鲫鱼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民间故事男子卖柴遇妇人落难出手相助,妇人 [复制链接]

1#

民间故事:男子卖柴遇妇人落难出手相助,妇人说你晚上回家走后门

明朝时期,余江县隶属于饶州府,北沟村是该县的一个下辖村庄。在北沟村中,有一位年仅20岁的樵夫,名叫白九。尽管年纪轻轻,但他身材强健,背如虎背、腰如熊腰,能够徒手举起沉重的石像,并在村中来回走动时泰然自若。

白九是家中唯一的儿子,他的父亲白老汉从小就患有眼疾。一旦风吹入眼中,便会导致泪水不止,同时伴随着剧烈的头痛。因此,白老汉只能在家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妻子刘氏的肩上。

刘氏性格开朗,为人善良,并未因丈夫的眼疾而抱怨。相反,她经常为未能好好照顾丈夫而自责。产后休息完毕后,她便带着斧子上山砍柴,以谋生计。

刘氏非常精明,她对卖柴火进行了分类,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对于富商贾家,她精心修整高质量的柴火,使其看起来整齐有序,以取悦雇主并获得更好的收入。而对于贫困家庭,她并不索取金钱,而是采用物物交换的方式,以满足各自的需求。

几年过去了,刘氏不仅清偿了亲戚的债务,家庭经济也有了盈余。虽然不能与大富大贵相比,但这个家庭的生活温馨而幸福。

与其他家庭不同的是,白家是个慈父严母的家庭。白老汉宠爱独子白九,使得白九有些任性妄为,经常在村里惹是生非。

刘氏整天忙于外出谋生,很少与白九进行沟通。每次得知白九的调皮捣蛋,她都会用藤条惩罚。因此,白九更害怕母亲刘氏而非父亲白老汉。

有一天,白九和小伙伴再次逃课。偶然间,私塾先生在街上遇到了刘氏,得知了白九逃课的事情。

刘氏感到非常惭愧,向私塾先生道歉,私塾先生叹了口气后离开。刘氏放下手头的生意,急忙回家。白老汉正在家里劈柴,见妻子回来得比往常早,感到很惊讶。

“娘子辛苦了,我这就去洗米做饭。”

“吃什么吃?如果白九这样继续下去,将来就得喝西北风了。”

白老汉心中一紧,听妻子的语气似乎白九又惹上了什么事。他倒了一杯茶给刘氏,“九儿还小,不懂事。像他这个年纪的男孩子皮实一些也是正常的。”

“相公,你不能再纵容他了。儿子已经十二三岁了,再过几年就要成年,如果继续这样任性下去,就会像李家三个儿子一样被村民指责。”

刘氏说得越来越生气,甚至开始责备丈夫。她指责丈夫过去对白九太宠溺,导致白九越发肆无忌惮。如今连学都敢逃。

就在这时,白九一身泥污地从屋外进来。刘氏看到白九躲在身后,眼中藏着东西,气势汹汹地瞪了他一眼,吓得白九缩着脖子。

白老汉看着白九狼狈的模样,感到有些惊讶。等他确定白九没有受伤后,才松了口气。他柔声问道:“你今天为何没去上学?”

白九低声回答:“我给爹去抓了些鲫鱼。”

原来,在去私塾的路上,白九的同伴告诉他河边有很多鲫鱼。白九突然想起父亲白老汉最近又开始头痛,往日里母亲总是炖鲫鱼汤给父亲调养身体。

这些天母亲却没有察觉父亲生病。他知道吴员外准备嫁女儿,特地指定母亲刘氏用砍的柴火做饭款待客人。

在为了凑够足够的柴火以满足吴员外的需求方面,母亲这些日子一直辛勤努力,从清晨到深夜,几乎是日夜兼程。由于过度劳累,她很少有时间休息,也因此没有及时察觉到丈夫身体的不适。

白九虽然有些顽劣,但内心深处却是一个孝顺的人。他明白母亲辛苦赚钱的不易,因此决定在这个时候帮助母亲分担一些负担。于是,他与同伴商量好,一起逃课,打算去河边捕鲫鱼,为父亲熬制汤水以缓解他的偏头疼。

当刘氏得知儿子居然因为这个原因而不去上学时,不禁感到鼻子发酸。她把白九搂在怀里,哽咽着说道:“我们的九儿长大了,懂得替为娘照顾你爹了。”

白老汉揉了揉白九的头发,眼中充满宠溺。突然,白九说道:“娘,我觉得我读书太差了,不想再去念书了。我想跟着您去山里打柴,学一门手艺,将来有本事照顾你们。”

夫妇二人相视而笑,并没有立即回答。刘氏明白儿子白九并非读书之才,十二岁时就连《论语》都读得吃力,未来要凭借读书谋生似乎不现实。

然而,刘氏并不想让他像自己一样文盲,将来吃亏。白九见母亲久久没有回话,便继续说道:“儿子知道读书很重要,但似乎不适合我。我想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以此来维持生计。”

“好了,这事咱们暂时不谈。下午和你爹一起去找夫子认错。”,刘氏心中犹豫,决定将此事暂时搁置。

到了下午,白老汉带着白九一同去找私塾先生赔罪。

刘氏则去集市上卖柴,但生意并不景气,坐了一个时辰都未能卖出一捆。正当她感到有些失落的时候,不远处传来一阵哭声。她询问前来的百姓得知,李家的三个少爷又因赛马事故,撞倒了一个孩子,孩子的母亲悲痛欲绝。

那人对刘氏抱怨说:“李家的三个少爷自称读书人,却毫无分寸。”,这让刘氏茅塞顿开。她从未期望白九能够通过读书致富,而是希望他能够通过读书明白事理。

白九即使不读书,只要懂得善恶之分,知道犯错后应该改正,这便足够了。想到这里,刘氏下定决心。由于下午生意不好,她决定先回家整理东西。

白九听说可以不再去私塾读书的消息,心中高兴不已。然而,刘氏接下来的一番话却让他的喜悦瞬间冷却。母亲说:“虽然你可以不再去私塾读书,但每天打柴回来后必须抄书,这样才能不忘记学问。”

刘氏并不想让白九成为一个只会卖力气的莽夫。或许将来他需要依赖体力谋生,但也得明白为何要卖力气。只有通过多读书,他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从第二天开始,白九就跟随刘氏一同上山打柴。尽管劳作辛苦,但白九却乐在其中。似乎老天对他特别眷顾,他发现自己的体力天生强大。

在白九的帮助下,刘氏的柴火生意变得轻松了很多。当白九熟悉了打柴的技艺后,刘氏便让他独自去工作,而她则留在家中照顾丈夫。

这几年,白老汉的偏头疼病症越发频繁。每次发作,整个人都变得狂躁易怒,生死有命,不是人力可挽救的。

白老汉勉力坚持到白九成年,而在白九成年的第五天夜里,他离世了。白九请来端公为父亲办理丧事,给予父亲一个风光光荣的治丧仪式。

夫妇二人感情深厚,白老汉的突然离世让刘氏悲痛欲绝,生了一场大病。医生说,刘氏年轻时劳累过度,早已损伤了元气。现在因为过度悲伤,命悬一线。

刘氏了解自己的病情后,劝告白九不必太过伤心。生老病死,人生百态,做人要学会豁达。

白九是个孝顺的孩子,不惜千里寻找名医为刘氏看病。然而,所有的医生都给出一个相同的结果,命不久矣,最多只能活一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白九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陪伴母亲刘氏。刘氏心中欣慰,唯一遗憾的是没能在生命最后一刻看到儿子建立家庭和事业。

尽管白九劝说刘氏嫁娶,但因村中适龄女子已婚,寻找外县亲事又担忧女方品行不明,白九担心这样的婚事可能对刘氏不利。因此,成婚的事情被搁置了下来。

一天,白九发现厨房的柴火不够了。他决定趁着好天气去山上打些柴火备用。他找到同村的姑母,请她代为照顾刘氏,并告诉她天黑之前就会回来。因为关系良好,姑母欣然同意,于是刘氏见到小姑子来照顾,心情好了很多。

白九向母亲和姑母告别,沿着熟悉的山道走去。此时正值春季,草木葱茏,道路两旁长满了青翠的芒萁。

白九随手砍下路边的一株植物,准备下山时再带回家作为燃料。这次上山除了采柴,还有一个目标,那就是把之前存放在山洞中的柴火挑下山卖钱。

过去半年里,先是白九的父亲去世,然后是为母亲治病,家中的积蓄用了不少。白九决定将之前多劳动打的柴火卖出去,用来给母亲购置一张更舒适的床榻,或许能改善她的病情。

刘氏身体状况严重,双腿已经无法行走,整日只能躺在床上。原本的旧床早在二十年前结婚时就制作,如今已经损坏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

加上床板高低不平,就算没有病睡久了也会感到不舒服。因此,白九决定卖掉柴火,用得来的钱购买一张新的床榻。

走了一段时间,白九发现一条小溪。过了溪流再走二百步左右就能看到山洞。一路上都在劳动,白九又累又渴,索性找了块石头在小溪边休息。

白九刚坐下,身后传来淅淅索索的声音。他转头一看,草丛中发现一条青蛇,额头上有一个隆起的小肉球。

青蛇约五六米长,身形纤细,腹部微隆。它在取水的地方被人迹惊扰,本想离开,却没想到白九却先行离去。

白九并不害怕青蛇,只是发现自己所坐的位置正好是一个低洼处,应该是一个取水地,山中的动物都来这里取水。

既然是他打扰了青蛇的取水,他当然得离开。

起初上山打柴时,白九对蛇虫鼠蚁感到害怕,每次都用棍棒击打草丛以驱赶蛇类。

刘氏却对白九说:“万物皆有灵,人有人道,蛇有蛇道。万物都在这个世上生存,难道要赶走别的生灵,却独自占有自己的理由吗?”

刘氏告诉白九动物已经将大山当成家园,人进山打柴本就是在打扰其他生物。如果我们还用棍棒去赶走蛇类,那和盗匪进屋抢劫有什么区别呢?

白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不再打草惊蛇,反而是遇到蛇就让它先行,以示尊重。如今看到青蛇前来取水,他站起身离开,寻找另一个地方休息。

青蛇见白九离开,并没有立即去喝水,而是静静地盯着白九。确认白九没有恶意后,它才摇摆着身子爬过去取水。

白九在不远处的一颗樟树下歇息,拿出包里的干粮,一边吃一边用凉水解渴。突然,一个黑影从头顶掠过。

他侧头一看,发现那黑影竟是一只庞大的白鹭,双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它以如此高速飞行,显然是发现了猎物,而那猎物正是溪边取水的青蛇。

青蛇全神贯注于白九身上,没有察觉到来自天空的威胁。正因如此,当青蛇感到危险时,已经无法逃脱。

白鹭的双爪已经将整个青蛇凭空抓了起来,但青蛇显然不甘心束手就擒,它用身体紧紧裹住白鹭,使白鹭无法飞行。

这样一来,从空中跌落到小溪中的白鹭和青蛇引起了涟漪。

远处的白九看到这一幕,内心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快步走了过去。眼前的景象让他着迷,青蛇和白鹭在水中激烈地缠斗,打得难分难解。

突然,远处又飞来一只稍小体型的白鹭。白九意识到这是一对雌雄白鹭,看来青蛇陷入了危险之境。

另一只白鹭的加入打破了原本势均力敌的局面,青蛇身上伤痕累累,清澈的小溪被染成一片赤红。

白九对青蛇的顽强感到十分佩服,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仍不肯屈服。它像块坚硬的磐石一样卷起身体,保护着隆起的腹部。

“不对!青蛇在保护什么?”白九在一旁仔细观察,很快察觉到了异常。就在这时,青蛇忽然转头看向了白九。

短暂的四目相对让白九莫名感到悲伤,“难道青蛇在向我求救吗?”他心中疑惑。

雌雄白鹭再次发动攻击,致使青蛇失去了还手之力。正当青蛇绝望时,远处传来一声大喝。

白九挥舞着手中的棍棒冲了过来,毫无章法地乱舞,吓得雌雄白鹭往后退了几步。然而它们并不愿轻易放弃食物。

雄白鹭试图拖走奄奄一息的青蛇,雌白鹭则扑腾着翅膀阻碍白九。白九双手护住头,忍受着白鹭爪子的抓伤,突然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瓶子,将里面的油脂泼向了白鹭。

雌白鹭不为所动,继续用爪子挠着白九。白九毫不后退,滚在地上捡起两块石头互相击打,石块间迸发出火花,飘向雌白鹭。

雌白鹭并未察觉到危险的来临,转眼间就变成了一团火球。原来,白九泼出的是猪油,是姑母用来点灯的,出门匆忙白九忘记放下,没想到在紧急时刻发挥了作用。

雌白鹭发出连绵的惨叫引来雄白鹭,它紧接着放开青蛇冲过来,然而由于白鹭羽毛易燃,雄白鹭刚靠近就化为火球,它们的惨叫声在山谷中回荡。

白九内心非常不忍,他脱下衣裳投入小溪中,盛起水泼向雌雄白鹭。幸运的是,大火并未蔓延,只是将雌雄白鹭的羽毛烧毁。

它们失去了飞翔的能力,跌落在岸边,惊恐地注视着一步步逼近的白九。在距离白鹭二十步远的地方,白九停了下来。

他说:“我无意伤害你们,请你们离开,放过青蛇吧。”

白鹭似乎听懂了人的语言,不敢停留,踉跄着朝另一边逃去。看着白鹭远去,白九松了口气,却发现回头时青蛇已经不见了。

他摇了摇头,并没有因为青蛇逃跑而生气。如果不是他分散了青蛇的注意力,白鹭也不会那么轻易地对付一条五六米长的青蛇。

白九在山谷清洗了一下受伤的手臂,然后继续朝山下走去,心中的任务是将山中的柴火带回家。

白九行进了一段路程后,青蛇突然从草丛中钻了出来。原来,青蛇在火球的惊吓中昏迷后醒来,看到雌雄白鹭变成火球,便迅速躲开了。

它饶有兴致地注视着白九远去的方向,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山风吹过,树叶发出“飒飒”的声音,而青蛇已经在原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容貌美丽的青衣妇人。

等到白九下山时已是傍晚时分。他心知不能耽搁,挑着柴火迅速回家。答应姑母天黑前回去是情分,而亲戚帮忙是应该懂得感恩的。

回到家时,姑母已经准备好了晚饭,她并没有留下一同吃饭,而是匆匆回了家。白九将姑母送到门口,姑母看到他衣裳破烂,有些心疼。

“孩子,自己也要照顾好啊,该花的钱就花。如果手头拮据,明天姑母给你带点银子买些新衣裳。”

白九感到有些窘迫,便将白天在山中救下青蛇的经过告诉了姑母。姑母吓了一跳,“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莽撞,万一弄伤了自己怎么办?”

“我见青蛇可怜,所以才伸手相助。”

姑母叹了口气,“你和你哥哥一样都是好人,但好人未必有好命啊。”

“姑母,爹小时候就教导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好人做好事一定会改变命运。”白九坚定地说道。

送别姑母后,白九回到屋里换了一身衣裳,生怕母亲刘氏看到手臂上的伤口。他进屋后,先帮母亲喂了饭,然后讲了些在山中的趣事。刘氏看上去有些疲倦,表现出些许倦意。

白九吹灭蜡烛,关上门窗,离开了母亲的屋子。他独自一人来到厨房,吃着残羹剩饭。或许是因为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原本冰冷的饭菜变得格外香甜。

夜深时分,一位青衣妇人悄然出现在白家的院门前。她从容地说:“原来郎君就是白九。”

在另一处,李家的书房里,李少卿正在看本县的鱼鳞册。他用毛笔在册子上逐一勾画,其中白九的名字也被圈了出来。李少卿完成这项任务后,瞥了一眼战战兢兢的三个儿子。

最近,李少卿三次严令儿子们不准去画舫和花酒店喝酒,但这三个年轻人竟然违抗父命,翻墙溜出去。在朝廷即将派遣御史检查公田的紧要时刻,这种行为让李少卿怒火中烧。

然而,眼下正是需要可靠人手的时候,李少卿只能忍住怒气,对三人说:“手上有良田的人,无论你们如何手段都要买下来,转为公田。只有这样,在御史检查账簿时才不会引起注意。”

这些年,李少卿以低价将朝廷用于救灾的公田卖给了公侯大户。现在御史前来核实,这些豪门却不愿交出土地。李少卿左右为难,只能将手伸向无辜的百姓。

刘氏这些年辛辛苦苦积攒了一些钱,购置了一块良田。李少卿查阅了户籍,得知她丈夫刚刚去世,自己又染上重病。家中势力不大,成了夺田的首要目标。

看着儿子们兴奋的样子,李少卿总觉得心里不安。但这种事不能委托给别人,否则一旦被仇敌知晓,阖家都逃脱不了劫难。

这个夜晚,注定有人难以入眠。然而,白九却难得地安心入眠。

第二天一大早,姑母就走了过来。昨晚她离去时,白九嘱咐姑母再来照顾母亲一天,因为他要将山中搬下的柴火卖到集市上,让母亲独自在家他放心不下。

白九用板车将柴火推到集市,来到东大街找了个位置停下,开始卖柴。周围的摊贩都是认识已久的熟人,他们热情地询问刘氏的病情是否有所好转。在大家闲聊时,生意也逐渐来找上门,白九按照刘氏的规矩卖柴,不一会儿板车上的柴火就所剩无几。

午后时分,白九已经感到肚子咕咕叫,于是他走到街对面的面摊,要了一碗面疙瘩。就在他坐下后,突然传来一股臭味,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走到面摊前,恶臭味从她身上传来。

妇人满脸泥垢,头发因为长时间未清洗而肉眼可见地有跳蚤。她无力地对面摊老板说:“我已经三天没吃饭了,请您施舍一碗面给我吧。”

老板皱起眉头说:“我这不是善堂,如果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找借口不付钱,那么人人都去当叫花子了。你快点离开,别打扰我做生意。”

老板拒绝了妇人的请求,但妇人仍然在恳求。由于妇人的臭味,吃面的客人都开始抱怨,老板担心影响生意,一把推开了妇人,她摇摇欲坠地向后退去。

这时,白九眼疾手快地扶住了妇人,防止她摔倒。他对老板说:“给这位娘子煮一碗面,钱算在我账上。”

老板与白九相识,看了看身后的客人,为难地说:“不是我不愿意煮,实在是因为叫花子身上太臭,影响客人用餐。”

“是啊,她身上太臭,真的太脏了,老板不要卖面给她。”,吃面的客人们纷纷附和。

白九不想为难老板,他指向街对面的板车说:“那我们就不坐下来吃,你把两碗面送到对面就行。”

面摊老板同意了,白九领着妇人走向板车。周围的摊贩早已卖完货物离开,只留下白九一个人。

“好心人,我替腹中的孩子谢谢你啊。”,妇人哽咽着说。

白九这才发现妇人小腹隆起,居然怀孕了。他急忙从板车上拿了张椅子给她坐下。

“娘子怎么会沦落到街头讨饭呢?”,两人寒暄片刻后,白九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妇人自称佘娘子,是外乡人,家乡受到水灾影响。全村只有她一个人逃出来,她现在要去广州寻找亲人。

“从村子逃出来时身无分文,我可以饿一顿两顿,但腹中的胎儿可不行,所以才不得已沿路乞食。”,佘娘子用袖子擦着眼泪说。

说话间,面摊老板将面端了过来。佘娘子不等面凉,就开始大口吃喝。白九看她吃得津津有味,于是又去叫了一碗面,直到佘娘子吃了七碗才停下。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吗?”,白九问。

佘娘子踌躇片刻说:“我打算继续南下去广州投奔亲戚,只是路上不知道能不能再遇到像您这样的好人。”

话音刚落,她又开始哭泣。白九心生怜悯,看到佘娘子为了孩子而乞食,他想起了小时候,父亲因病卧床,母亲刘氏为了养家砍柴,每天天黑回家。

刘氏的手掌上满是老茧,年轻时过于辛劳埋下病根,现在卧床不起。白九很能理解佘娘子的苦境。

于是,白九从怀里掏出一个钱袋,从里面取出一两银子,将钱袋中的七八两银子都交给了佘娘子。

“这些钱你拿着,当作给腹中孩子的见面礼。”

佘娘子感激不已,白九对她说:“娘子路上小心,如果有困难就来找我。”

佘娘子感激地看着白九,突然说:“恩公,今晚回家请走后门。”

白九有些疑惑,但只是点了点头,因为佘娘子的语气显得十分认真。

佘娘子说罢,便离开了。白九纳闷着佘娘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此时,有生意上门,白九顾不得多想。

不远处的一家酒楼,二楼窗边坐着三个年轻人,李二对李大说:“大哥,我已经打听清楚了,他家里只有一个患重病的老娘。”

李三眼珠一转道:“如果白九不在了,那十亩地岂不成了无主之地?届时我们可以用低价买下,多余的钱足够我们三个喝半年的花酒。”

其他两人听闻眼前一亮,李大思虑了一会说:“这件事必须办得干净利落,你们听我的指示。”

三个人窃窃私语,却不知道他们的阴谋将给李少卿带来灭顶之灾。

夕阳西下,白九拉着他的板车回家,板车上的柴已经卖空。由于县城离村子有些远,白九回到村里已是夜幕降临。

临近家门口时,白九突然想起佘娘子临走时的劝告。他停下脚步思考了一下,“佘娘子看起来不像坏人,既然她建议我从后门回家,那我听她的。”

于是,白九选择另一条路绕到自家后院。平时为了方便进出,后门通常不会关闭。推着板车进入院子时,他听到了驴棚传来的动静。

曾经家中养过驴,但为了照顾白九的母亲刘氏,他们卖了驴。现在听到驴棚有异响,白九以为有贼入侵,于是抄起手中的棍棒走了过去。

当他看到驴棚中的人时,他吓了一跳。原来是姑母被人捆绑双手并堵住嘴巴,白九急忙帮她解开绳子。姑母惊慌地说:“李家三个兄弟要害你啊。”

原来,李大等三兄弟带着仆人埋伏在院门口,计划在夜幕降临时袭击白九,然后找个偏僻地方将他埋掉。由于白家除了刘氏还有其他人在家,他们只好将姑母拖到了后院驴棚中。没想到白九并没有从正门回家,而是绕道后门,幸好发现了姑母知道李大在前院埋伏。

李大躺在草地上被蚊子咬得很不舒服,焦急地等待白九的归来。突然,白家的灯亮了起来。

“糟糕,我们被白九发现了,他要带着刘氏逃跑!”李大心中焦虑,看到白九背着刘氏冲出屋子。

李家的仆人闻讯冲进屋内抓人,这时,屋内也冲出一群拿着农具的村民。原来,白九事先喊姑母去找村民求援。

众人得知有贼入侵,纷纷赶来帮忙。在白家院子里,两方人群陷入激烈的冲突。李家的仆人虽然擅长一些武技,但在村民的顽强抵抗下,渐渐落入下风。

就在这时,有人突然喊出“有蛇!”众人纷纷停手,只见许多青蛇从阴影中爬了出来。它们避开村民,全力攻击李家的仆人。

惨叫声此起彼伏,李家的仆人们纷纷逃离现场。白九迅速制服了李家三兄弟,村民们帮忙将他们五花大绑。

等村民去找蛇的时候,才发现它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众人的询问下,胆小的李三害怕受到惩罚,便透露了夺田的阴谋。白九心生一计,他听说御史已经到了县城并住在客栈,决定白天去求助。

清晨第二天,白九带着李家三兄弟前往客栈寻找御史。御史得知事情后,立即下令拘押了李少卿。在客栈大堂,李少卿看到自己的三个儿子,心知事情败露,长叹一声,便伏罪认罚。

御史对白九的果断行动表示赞赏,决定让他成为护卫。同时,御史的女儿对白九产生了好感。于是,御史答应将女儿许配给白九。

御史了解到白九拥有天生神力,并劝说他参加武举考试。然而,白九因孝顺而不愿离开照顾母亲。御史找来太医治疗刘氏的病情。

众人原本对治疗不抱太大希望,但太医竟然神奇地使刘氏康复,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随后,白九顺利成为武举人,一家人在京师定居,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在郊外山脚小径上,一位身穿青衣的妇人缓缓行走。她微笑着对着怀中的孩子说:“你的救命恩人是白九,所以以后就叫白素贞吧。”

这位青衣妇人的身份显而易见,她正是白九曾在山中救助的那只青蛇。作为山中的蛇仙,她在寻找水源时差点被雌雄白鹭所困扰。幸好有了白九的帮助,才得以幸免于难。

蛇仙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她预感到白九将来可能会遇到危险。因此,她化身为佘娘子,接近白九并告诫他注意潜在的威胁。白九听从了佘娘子的劝告,从后门回家,意外地发现了李家三兄弟的阴谋。

在激烈的冲突中,李家三兄弟依靠护院的武技击退了村民。然而,蛇仙却呼唤出蛇群协助村民,最终击退了李家的仆人,使得白九能够拘拿李家三兄弟,揭穿了李少卿夺田的阴谋。

最终,父子四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白九不仅娶得了贤惠的妻子,还成功治愈了母亲刘氏的病痛。他们一家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良的白九在青蛇有难时伸出援手,因此得到蛇仙的感激和回报。这正是因果循环,行善必有回报,只是时机未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