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鸡饲料对于钓鱼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在有些地方应用极其广泛,既能当窝料使用,又能用作钓饵,效果显著。回到钓友的问题“小鸡饲料与哪个商品饵料搭配使用,效果更好”为准确、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垂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小鸡饲料对于钓鱼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在有些地方应用极其广泛,既能当窝料使用,又能用作钓饵,效果显著。回到钓友的问题“小鸡饲料与哪个商品饵料搭配使用,效果更好”为准确、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垂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具体如下。
1、小鸡饲料能诱鱼原因,及用作饵料时的不足之处
2、小鸡饲料如何与其他商品饵料搭配,强化它的诱鱼效果
小鸡饲料能诱鱼原因,及用作饵料时的不足之处
小鸡饲料作为钓饵或窝料使用,一定存在鱼所喜欢的物质成分。不过,毕竟小鸡饲料是为幼鸡开发,并非针对鱼,所以在适口性或者味型上与鱼饵有所差距、不同。而这也是下文与商品饵料搭配使用的原因。
小鸡饲料因生产厂家不同、配方不同,因此具体的组成成分也复杂、多样,但主要的材料大致相当。主要包括40-60%的玉米,30%左右的棉籽饼,以及其他少量的鱼粉、骨粉、血粉及麦麸,不论占比多少,各个物质成分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效果。至于为何能用与诱鱼,其成分中就所体现。比如玉米,玉米在钓鱼领域中作为钓饵或窝料,比小鸡饲料时间更长,更广泛,可加工成发酵的老坛玉米或者直接钩刺嫩玉米,对于鲤鱼、大鲫鱼、鳊鱼的诱集效果明显。特别是嫩玉米,汁液饱满、颜色亮白、甜香可口,在晚春、夏季作为钓饵,深受鲤鱼的偏爱,常能斩获大体型鲤鱼。再说麦麸,麦麸即可打窝,也可作为状态饵配合其他饵料使用。另外像骨粉、鱼粉中含有大量氨基酸,而这正是促食剂的成分,能有效激发鱼的摄食欲望,促进鱼的摄食。所以不管是在实践中,还是物质组成分析中,小鸡饲料作为饵料或窝料使用是没有问题,是有科学道理存在的。
小鸡饲料毕竟是专门为幼鸡开发,与小鸡饲料还是有明显差距的。首先是适口性,小鸡饲料相比成鸡饲料,加工精细了许多,但依然是为适用于小鸡用鸡喙摄食的特点。小鸡用鸡喙叼啄,再通过食道进入肠道,饲料稍微有些颗粒感,只要不影响下咽即可。但鱼的摄食则不同,尤其是小体型鱼或者冷冬摄食欲望低时,对饵料的适口性要求高,需要做到雾化、蓬松,与之相比,小鸡饲料撵粘性不足、雾化太快,附钩性差,难以有充足的时间等鱼的摄食。再说味型,小鸡饲料因成分组成的原因,味型单一,主要是淡淡的腥味,略带香味,但商品饵料气味浓郁、味型丰富。鱼的食性是不断变化的,随季节、水温、水质、水体环境及鱼自身个体大小,不断变化、调整、演进。所以小鸡饲料过一单一的味型,有明显的局限性。
小鸡饲料如何与其他商品饵料搭配,强化它的诱鱼效果
小鸡饲料与其他商品饵料搭配使用,正是为了弥补上述存在的不足,最大化发挥小鸡饲料或商品饵料的诱鱼效果。
1、40%的小鸡饲料+25%螺鲤3号+25%超诱+10%的酒米:这款经典配方,笔者曾多次尝试,对垂钓大鲫鱼或鲤鱼效果明显。小鸡饲料在这里更多做的是基础饵的角色,后者在调节味型、适口性上发挥的更多。开饵后与其他饵料相比,比重大、雾化慢,恰是针对警惕性高、体型略大的鱼。雾化速度慢,并不表示不雾化,外层饵料也不断脱落,逐渐形成柱状雾化带,而饵芯略硬,但大鱼吞食能接受,所以对于长时间守鱼较好。
2、小鸡饲粒40%+蓝鲫25%+天下鲫30%+拉丝粉5%:与其他饵料类似,每款饵料都有特定的目标鱼、使用环境及时间,比如这款饵料搭配,对于仲春、晚春垂钓大鲫鱼效果明显。仲春、晚春水温高,鲫鱼活跃、摄食积极,特别是自然水域数量众多的小鲫鱼,常有争夺饵料而闹窝的情况,像常见的蓝鲫、天下鲫都有这种情况。而小鸡饲料腥味淡,有淡淡的香味,与它们搭配后,香腥混合的气味,对于小鲫鱼来说,并不是理想的味型。加入拉丝粉也是弥补小鸡饲料雾化太快的不足。笔者曾多次用这块饵料使用,仲春、晚春收获不少大板鲫。
3、40%小鸡饲料+30%+裸鲤3#+10%酒味酒泡玉米碎+面粉20%:这块饵料搭配主要是针对的野钓大鲤鱼,用于海竿爆炸钩的配方。螺鲤、酒泡玉米的加入,主要是针对鲤鱼的诱集发挥作用,小鸡饲料避免其他小杂鱼的闹窝,面粉能够有效提高整体的撵粘性。这款饵料搭配在深秋季节,用海竿钓手竿无法触及的水草丰富水域里的大鲤鱼极具效果,酒香味模拟处腐烂发酵的植物根茎而挥发出的乙醇味,容易吸引鲤鱼的注意。
4、小鸡饲料60%+化氏4号鲫20%+麝香小米20%:这款配方主要是针对鲫鱼,与上述搭配原理类似,不同之处是加入了麝香小米,增加了饵料的颗粒感,起到很好的留鱼作用。对于不想打窝,又想将鲫鱼长时间留在窝点的钓友而言,这是不错的选择。
写在后面
本文首先介绍了小鸡饲料之所以可做饵料、窝料的原因及不足之处,接着分享了几个与商品饵料的经典搭配,正如上文所说,没有一款饵料可适用所有的水情、鱼情。钓鱼人在实际触底过程中,还需结合具体环境选用或调整。钓友掌握小鸡饲料的特征,也可与适合当地鱼情的饵料尝试着搭配、组合,说不定一款效果更佳的配方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