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擅长吃鱼,无论是海水鱼还是淡水鱼,就连生活在山中溪涧的鱼,人们也能发掘它们的美味。和其他国家的人对比起来,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像中国人这样,能用一副筷子吃遍各种鱼类。
但擅长吃鱼,也极爱吃鱼的中国人,却唯独对金鱼敬而远之。这种许多人都会喂养的“水中小精灵”,承担的角色往往是观赏性的。人们愿意花钱买昂贵的鱼缸和循环水系统,愿意买各种饲料来养金鱼,却从没想过要吃了它。
中国人不吃金鱼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好吃,就这么简单明了。无论找多少理由或借口,只有不好吃这一点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和金鱼几乎有一样“窘境”的,比如说火鸡,外国人吃火鸡,但中国人不吃,就是因为它不好吃。
结合咱们中国人爱吃、会吃的特性,一种能吃的食材只要被人们发现,但没有形成规模化推广的,一个可能是不好养,最大的可能是不好吃。如果好吃但不好养,名气一定很大,大家也会冲着这个食物跑去发源地。
如果是不好吃,那就能解释为什么金鱼明明是推广面极大的鱼类,却没有人愿意吃它的原因。肯定有人吃过金鱼,甚至有人生吞过金鱼(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些偏方,就说过要生吞金鱼),但都没有形成吃金鱼的风气,说明是真不好吃。
当然了,很多人不吃金鱼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说金鱼的观赏价值大于食用价值。金鱼的原身是鲫鱼,从鲫鱼进化而来的金鱼是典型的在“家养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品种,很多人不吃金鱼的理由,是对于基因变异物种的担心。
换句话来说,金鱼是鲫鱼,而不是鲤鱼。金鱼之所以会变成完全不同的样貌,是不可预测的基因突变,后来经过漫长的重复自交、近亲繁殖来完成性状固定,形成育种。从基因层面来看,金鱼和鲫鱼是同一种鱼,你吃鲫鱼就好了。
同时,作为观赏鱼的金鱼平时吃的是各种饲料,饲料中含有一定的药物残留,金鱼吃了饲料能好好生活,过滤掉这些药物残留,人吃了就不一定了,很有可能导致药物在人体内堆积。
再想想金鱼的价格,你可能也不想下口。一条小金鱼买回来至少3块钱,除去头、尾、鱼鳍、鱼鳞、内脏等不能食用的部分,能吃的有多少?和其他淡水鱼相比,这个代价未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