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文之前,温馨提示:快乐出钓,安全第一;文明作钓,爱惜环境;为娱而钓,幼鱼放流!
现在野钓鲫鱼口不好,或者小杂鱼闹窝厉害了?看完我这两天的作钓经历,也许对您会有帮助!(有点长,请细细阅读)
“春钓滩”三个字到了春季,又回到了钓友们的嘴边,成了我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至于春钓近岸滩正不正确?春钓近岸滩的依据是什么?春钓近岸滩有哪些注意事项?这儿就用本人最近两天的实钓经历,与钓友们互相交流一下。
一个沟汊,两天作钓,四换钓点
连续5天的出钓,让我更坚信——野钓人不容易。水域难寻,钓点难找,水广又鱼稀,想要有一个好的鱼情实在太难了!
5天出钓的前3天,去的是收费比较便宜的水库,几乎光头了!第4、5天去了一个免费水库,但是“五.一”过后就禁钓了,为的是防止钓鲢鳙。
前3天不提,单说最后两天。
第4天到了那个水库后,和朋友选定了一个不大的湾子作钓点,打算守钓到“五.一”。
朋友喜欢钓大鱼,而我喜欢钓鲫鱼,所以用竿上他选6.3米我选3.6米。
支好钓具,调漂找底,朋友6.3米钓点约3米,我3.6米钓点约1.8米。现在这个季节水库作钓,这个水深总体还算可以。
进入正常作钓程序,他打窝我打频率,然而钓到中午吃饭朋友仍光头,而我也只钓了几尾鳑鲏、白条,完全没看到目标鱼的样子!
吃完午饭回到钓点,重新抛竿入水,浮漂出现了接口的漂相,刺鱼又空竿了,还是鳑鲏在闹窝。
感觉到仍是小鱼闹窝,鱼又上浮了,果断换2.7米竿,0.6+0.4线组配无刺0.5号袖钩,钓点水深1.5米左右,专心钓鳑鲏玩吧!
换钓组后鳑鲏的中鱼率明显提高,甚至可以出现连竿,并且多为中下层接口。
钓了大约两个小时(其间朋友也来过了会鳑鲏瘾),有一次浮漂竟然稳稳的站到位!时间不长,浮漂一个有力的下顿,提竿刺鱼,一尾一两半左右的小鲫鱼上了岸。再次抛竿,又开始闹鳑鲏,中间也夹杂的上了几尾小鲫鱼。
虽然鲫鱼个头不大,并且也没钓几尾,但是相对3.6米的钓点几个小时不见鲫鱼,2.7米略靠近岸滩边的钓点明显强一些!
到底是近岸滩边真的比远处强,还是到了下午受气温、时间影响?为了验证我又换上3.6米钓远一些,结果近一个小时一尾鲫鱼没有!再换回2.7米,又开始零星上鲫鱼,看来近岸滩边要比远处好一些!
这时时间快到下午4点了,我决定换一个钓点,试试沟汊头部的浅水怎么样?同时也为第二天选钓点做个试钓。
换到沟汊头部水中柳树右旁两米处,钓点水深只有70厘米左右。2.7米竿作钓,几乎可以钓到中间了。
抛竿入水,浮漂就被斜拉着跑,典型的鳑鲏拉漂!不过钓了十几分钟,浮漂便没有了漂相。
看来,新钓点有戏!
下顿、上顶、缓黑,明显的鲫鱼漂相轮流出现!提竿,中鱼、中鱼、中鱼,竟然偶尔能出现三、五尾的小连竿。
又钓了大约一个多小时,差不多下午6点了,和朋友收竿回家。
路上和朋友分析,可能季节还有点早,加上刚开始打窝,大鱼还没进窝,所以第二天打算主钓鲫鱼,同时给大鱼补窝。
第二天,仍然迎着太阳出发,不过天不太好,天空灰蒙蒙的!
到达水库,这次带的装备少,很快便到了钓点,不过水面不容乐观!
昨天西南风,沟汊头部正是顺风方向,水面非常干净。然而今天,沟汊侧逆风且头部水面平静,水面上浮着一层薄薄的“泥膜”。
钓友们都知道,平静的水面上出现“泥膜”时,此处鱼口不会很好,这主要因“泥膜”阻挡了空气与水面间的氧气流通,使水的溶氧量下降,导致鱼类不活跃或无鱼。
不过,鉴于昨天的鱼情,既来之则安下装备试试。
然而,在定理面前,尝试带来的不是成功,往往是失败!
朋友钓点靠沟汊外部,水面相对干净些,鱼口也略好一些!3.6米竿长钓1米左右水深,除鳑鲏外也钓获了一些鲫鱼。
反观我的钓点,靠近沟汊里部,水面平静,“泥膜”较厚,浮漂和竿尖都沾上了一层,钓点内几乎没见鱼口!
一个多小时后,我决定换钓点!换到沟汊对岸,相对水面干净的地方。
换到新钓点,仍然用2.7米竿子作钓,水深大约1.5米。结果鱼口明显好转,但仍是鳑鲏闹窝!
因当天是星期五,下午需要接女儿,所以只能钓到下午3点。
吃过午饭,我决定再换一下钓点,向沟汊头部挪10多米,钓再浅一点试试!
再次更换钓点,已经是两天来第四次换钓点了!
换到新钓点,水深浅了些,大约1米左右。抛了几竿,浮漂便有了动作,提竿一尾大鳑鲏。
继续作钓,开始慢慢有鲫鱼口!一尾、两尾,偶尔有几次小连竿。钓到3点收竿,两个多小时共钓获鲫鱼38尾,鳑鲏数量更多。
3点多,渔获放流,收拾完毕后便踏上了归程。
到此,一个沟汊,两天实钓,四换钓位的作钓经历结束。
也许有钓友感觉,两天内我更换钓位过于频繁!
然而,我个人感觉:野钓鲫鱼不同于守钓大鱼!这个季节,如果一个多小时不见目标鱼,我们就应该考虑更换钓点了。
特别是在不常去的水域,因天气、风向等原因,我们第一次选的钓点有时不是最好的,或者昨天的好钓点,今天就可能变差了!俗语不也讲过“春季钓滩,一日三迁”吗?
经历与钓友们分享完了,回到本文开始的话题。
春钓近岸滩正不正确,有何依据
“春钓滩”钓友们都知道,也是作钓中实践出来的经验。那么春钓近岸滩正不正确呢?
这个不能说完全正确,但实际作钓中,有时又很好用!就像我这两天的实钓经历,近岸滩就明显鲫鱼口好,有一定作钓优势。
至于这两天中,我更换钓点时,都选择短竿钓近岸滩的依据是什么?这儿咱们便简单聊一下!
其实,依据很简单,还是我们老生常谈的原因!
比如:这个季节是鲫鱼产卵的时候,近岸滩相对水草、树枝、杂物多一些,能为鲫鱼提供良好的产卵场地。
比如:近岸滩水草、树枝、杂物多一些,水深较浅、水温略高,水中的水生虫类或浮游生物相对多一些,能为鲫鱼提供更丰富的食物。
比如:近岸滩水浅,水层温差不明显,整体水温偏高,更适合鲫鱼生存、觅食习性。同时水层温差小,鲫鱼离底上浮现象少,作钓中寻找泳层相对简单。
既然近岸滩有这么多优势,作钓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全部选择它呢?当然,并不是!
选择近岸滩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既然作钓中不能都选近岸滩,那么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呢?
首先:注意天气!作钓近岸滩越升温越好,一些连续的降温或下雨天,近岸滩反而不是好钓点。
这主要和水温变化有关,近岸滩在连续降温或下雨天,因水浅原因水温下降明显,鲫鱼一时难适应,便会离开此处。
其次:注意气压!越是闷热无风的低气压天气,作钓近岸滩的效果越好一些,一些有风浪的高气压天反而效果不好!
这主要和水溶氧量有关,低气压天水溶氧量不足,近岸滩因水草、水深原因,相对水溶氧量高一些。有风浪的高气压天,水域水溶氧量整体偏高且水层温差小,同时近岸滩受风浪影响较大,鲫鱼多会躲得远一些。
再次:注意水质!“水至清则无鱼”,水质较浑浊,能间度低的水域,作钓近岸滩效果好一些。水质清澈,能见度高的水域,作钓近岸滩效果会很差!
原因是近岸滩水位较浅,通常不超过一米。能见度低的水域,鲫鱼近岸觅食更有安全感,能见度高的水域,鲫鱼近岸觅食安全感差,容易受到惊吓。
最后:注意地势!水底有一定坡度,属锅形的近岸滩,作钓效果相对好一些。大面积的平坦浅滩,作钓近岸滩时,效果明显差一些。
这主要因为,有坡度的锅形近岸滩,受远近影响,水深、水温变化明显,鲫鱼更容易靠近岸边,受到惊吓时能迅速游回深水。而大面积的平坦浅滩,鲫鱼完全可以躲于远水浅滩,这样对它们更有安全感。
通过上面可以看出:春钓滩是合理的,但是春钓近岸滩却要有一些注意事项!
关于本人两天的作钓经历,以及频繁更换钓点引出的春钓近岸滩,就与钓友们聊到这儿。
在此,欢迎您的留言指正、补充!
最后,在此呼吁钓友们:小鱼、母鱼、籽鱼请放流!如需带走,仅取一餐便足矣!为以后有鱼可钓,切不可多贪!
我是大王的钓鱼日记,原创手写不易!如果您看完觉得有点意思,烦请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