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支流,秋天游钓鲫鱼经验,收获满满“一箱子”野生大板鲫鱼,百无聊赖之际,寻思分享两位粉丝钓友在嘉陵江支流游钓的钓况,过去内心里一些模模糊糊难以索解的东西,两位粉丝钓友都是个中年人,钓鱼的经验绝对的丰富,似乎慢慢开始明朗了起来,他们是鲫鱼高手,我是盘车溪钓爱好者,原来是羡慕我的溪钓,才成为我的粉丝?一起互相学习不好吗?曾经出钓时在嘉陵江水边都是背诵钓鱼的方法: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
最年长的钓友笑笑的说道:是阴钓阴,阳钓阳的钓法,我一时不明觉厉,且在很长时间内,一直在细细地回味这句话,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野外垂钓,特别是秋天钓鱼,天气类型是需要分阴阳天气的,比如今天十点左右之前,嘉陵江支流大雾未散去,气温未回升,其天气类型,则可归纳为“阴”,这就是“阴钓阴”的第一个“阴”字所指意思,后一个“阴”字,说的又是什么呢?是“水体”,是指“更深的水体”,“阴钓阴”,简而言之就是阴天或当日大雾未散尽气温未回升之前,宜野外钓深水区域。
慢慢体味这句话的含义,这话蕴含的道理是什么呢?比较通行的说法就是说:阴天深水水温较高,对吧?这话绝对的理解错了!道理不是这样的,野外的水体这玩意是有比重的,其比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原则上说:温度越高,比重越小,这个时候我们就不扯那“固态”和“气态”的理论了,古人的钓鱼经验真的太伟大了。
倘若说较深的水体温度较其上层水体温度高的话,那么它较小的比重怎么可能让鱼待在较深的深度呢?真有其事的话,随时发生的对流传导甚至中和,几乎随时都能让深层的水体温度在第一时间与其上层水体温度持平,起码是个“持平”,逻辑上无论如何都不会高于其上层的温度。
然而为什么阴天里,鱼儿要待在深水呢,鱼有三性的特征:趋温、趋食、趋氧,高于三性特征的则是鱼的本能情况,野鱼的趋安避险的本能,假如我们给鱼儿导入一个拟人化的思维,并将其诉诸于文字的话,则为水面横竖哪儿温度都一样,我干么不待在更安全的地方呢?“阴钓阴”实际上是解析了鱼儿“趋安避险”的本能后的因不同的情况施钓,基于“阴钓阴”理解基础上理解“阳钓阳”,就简单多了,各个节点向反方向一推就行了。
大清晨,两位钓友嘉陵江上车前的第一句话就是昨晚多喝了两口,啥都没准备,于是这就简直不妨碍他一到钓点便以当仁不让的气质,翻开粉丝钓友的鱼竿包包,我找支鱼竿钓鱼,我没拿自己当外人,粉丝钓友抽出一支六米的溪流鱼竿,转头问我:你看看这鱼竿如何?考虑到自己对鱼竿的鉴别能力不大上得了台面,稍作端详之余,便毫不犹豫的表了一副“白天不懂夜的黑”的情况,于是我隐约看见了粉丝钓友眼中的失望,毕竟溪水鱼竿对我来说真的太过于熟悉了。
毕竟凭粉丝钓友那孩子般炫耀的神情都能判断出,那一定是一支出类拔萃的好鱼竿,一定是的好鱼竿,所以我更失望!粉丝钓友率先开张钓上鲫鱼,鱼还不小,他玩走钓,沿岸水草周围边走边探钓,打了三五个窝,配好线组后,提着溪流鱼竿东杵西戳,不多时,死守其中一个点,再不多时,那鲫鱼就连连的上钩被钓上岸来了。
另一位钓友也开始疯狂上鱼,开始我还挺高兴的,横竖没事帮着取鱼放鱼和拍图片,忙活得挺开心的,可架不住次数多啊,三条五条还行,这没完没了的,话说我那脆弱的小心灵,承受得了这刺激么我?现在比较现实的情况是嘉陵江没完没了起鱼,偏巧我那窝子里只有水,没有鱼,任谁遇到这么个情况,都难免心慌不是吗?
于是我也开始走钓,随手一抛鱼竿,目光不由自主都盯上了那三个浮头,好一阵,感觉钩已蹲底了,可那三个浮头依然平平躺在水面,浮头的正常垂钓姿态应为三颗均没入水中,最上一颗在水平面下三五公分,视觉效果上呈灰色,三五秒后,就见最上一颗浮头缓缓冒出水面,一抬起鱼竿就起鱼。
走钓玩耍好一阵,三人各回钓位,经过我钓位时粉丝钓友停了停说:那钓位气温回升之前会一直上鱼,然后又说道:我窝子近端两米多,我感觉这话似乎有个潜台词:气温回升,另当别论,果不其然,在气温回升的十点钟之前,嘉陵江用连续上鱼的行动证明着粉丝钓友的断言,粉丝钓友的钓况,似乎也在证明自己那话的一些言外之意吧,是值得我去体会的。
《钓鱼的人家》专注分享钓鱼乐趣及经验,阅读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