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钓鱼的时候,要说哪种鱼口最讨厌,是个钓友九个都会说是没口,但除此之外,滑口和轻口也是榜上有名,前者会逗饵涮窝,属于有进窝欲望,但是鱼口极为不好抓;后者则不同,一般普遍被我们认定为进食欲望不强烈导致;前者可以通过调整漂组,改善饵料状态,有针对性的钓法,一旦方法用对,任滑口鱼有多难搞定,都不算个事;但是后者就让钓友们很郁闷了,根本没有进食欲望,刺激的狠了,直接死窝,刺激的轻了,全然无用。
但是这两年,也有钓友通过对比、归纳,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有很多时候,轻口鱼并不是客观因素造成,而是我们的饵料开的太细致,因为适口性实在太好,所以对鱼来说,吸食进嘴,不费力气,在漂相的表现上,连有效的顿口都没形成,钩饵就被吞掉了,然后又因为鱼钩的异物感太强烈,被吐出来了,我们经常性抓不住口,仔细观察后,发现漂相极为轻弱,所以就判断为轻口鱼。
举个例子,有时候我们想子线处于弯曲状态,这样过滤一些蹭线、撞漂的假口,钓目放的又比较低,如果底层淤泥底不太厚,双钩都是躺底的,那么如果饵料的适口性太好,比较软绵,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状态,这种情况比较极端,是属于我们人为控制的轻口状态,有兴趣的钓友可以在野钓环境里尝试一下,会发现小顿口很都很难出现,但是钩饵很容易就被鱼吃完。
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情况呢?大胆的做个猜测,是饵团的体积导致的,为什么这样认为呢?在钓鱼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鲤鱼的顿口最大,鲫鱼的顿口最多,当然,一方面是这两种鱼分布的最广泛,但是不可否认的就是,鲤鱼的漂相是很简单的,要么大顿口,要么就是黑漂,什么顶漂、移漂、点漂,都很难出现在鲤鱼的漂相上。
鲤鱼也是如此,顿口虽然幅度不大,但是顿口次数比较,而且鲫鱼会出现点漂、移漂、抬漂等现象,除开这二者的体型,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二者的饵团的大小、比重,有着直接的区别,再对照二者鱼唇的大小,再调整一下饵团大小,就能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这话怎么理解呢?我们在钓鲤鱼时,不管是比重、还是饵团,都会刻意的放的大一些,因为比重轻了,饵团不易落底,饵团小了,钩饵整体比较轻,容易被吐出来;这两者结合,相对于鲤鱼的体型、鱼唇的大小,鲤鱼在吸食饵料时,力气是比较大的,这也是生口鱼的由来,但是,我们在使用拉饵时,会发现黑漂的次数比顿口的次数要多,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钓鲤鱼,多用拉大球,也就是目数在80~目之间的拉丝粉,这样的拉丝粉,拉出的饵团饱满,因为粉目纤维的原因,饵团比较大,相较于搓饵而言是偏大一些的,但是如果称重对比,拉饵的重量是比不过搓饵的,但是鲤鱼为什么吸食拉饵时的力度会比搓饵,要大得多呢?就是饵团体积大了,刺激了鱼吸食的力度。
换个角度来分析,比如鲫鱼,我们多用目拉丝粉,拉出来的拉饵,都只有绿豆大小,这种大小的拉饵,一般出来的漂相都比较多,有顿口、有顶漂、有移漂,如果改用目的拉丝粉,拉出的饵团多为*豆大小,那再实战统计一下,会发现有点漂、移漂、顿口,而且点漂会多一些,顿口也会更有利一些。这样两相对比,就能得出一个结论,鱼口力度的大小,真的是和饵团大小,有一定的关系。
当然,这个作为结论,是不客观,也不严谨的,因为实验的对比次数比较少,但是我们我们从冬钓的时候,饵料必须要适口,越适口鱼口越好这种现象来做反推,其实会发现,这个观点也有着一定道理的。冬季的鱼,为了减缓新陈代谢,所以普遍没有活力,鱼口无法张开,这时候谁的饵料更适口,也就说越容易被吞食,那就越容易上鱼。在我们所认定的轻口鱼出现的若干种情况,其实都算是极端的情况,并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是气压低、溶氧差,那么鱼口轻、弱,也许真有可能是我们的饵料太过于适口,开的太细致,才导致的漂相轻弱。
是不是这种原因,就目前来说,只能是猜测居多,毕竟现在的垂钓资源也是越来越糟糕,因为网、电横行,鱼的警惕性是越来越高,所以这也是导致鱼口轻滑的原因之一了,所以有兴趣,而且资源丰富的钓友,不妨按着改变适口性这个方向,去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