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和大家聊了聊水产生物技术的价值以及它在各国的发展状况,如果有不记得的小伙伴可以复习一下。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看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发展潜力,关键看这个国家是否拥有人才优势,水产生物技术也不例外。
之前和大家聊的都是“台前”的成果,但其实,每个成果背后都有一大批兢兢业业的科研人员,所以今天就带大家了解这些“幕后”英雄——我国水产生物技术的领*人物
细胞发育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
虽然美国是较早发展转基因动物产品销售的国家,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全球最早培育成功转基因鱼的是中国的科学家。年的《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在这个研究领域中领先美国3年。因为早在年,朱作言院士就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进行了农艺性状转基因研究,研制出世界首批转基因鱼,并提出了转基因鱼形成的模型理论,开创鱼类基因转移研究新领域。只是我们的转基因鱼目前还是用于研究领域。
朱作言院士在多次报告中提到研究的难度,提到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导师——世界有名的胚胎发育生物学家童第周先生。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童先生以卓绝的眼光和魄力领导了这项极具水平的研究。遗憾的是,当研究真正成功时,童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童第周先生在实验室工作(图片来源: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斑马鱼是开展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环境科学、水产科学等研究的重要模式动物。近10年来,在朱作言院士等科学家的倡导下,水生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4家机构的38个实验室共同完成了“斑马鱼1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计划”。
这个研究计划就持续了6年多,不仅是首次实现了脊椎动物整条染色体的系统性基因敲除计划,而且是国际上首个大规模的斑马鱼反向遗传学突变体库构建和遗传筛选计划。目前,国家斑马鱼资源中心已成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与位于美国的国际斑马鱼资源中心和位于德国的欧洲斑马鱼资源中心并列的全球三大斑马鱼资源库之一。
我们谈生物技术成果,也谈到了基因敲除技术,可能有人还不理解什么是基因敲除技术。通俗一点说,它就是人为地使靶基因的序列发生碱基对进行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靶基因结构的改变,以达到我们定点修饰改造特定基因的目的。
基因敲除技术是反向遗传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技术工具。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医学、环境*理学、水产育种学等研究领域。
当然,成功背后的科研难度不是我们能用寥寥数语能够描述的,用朱院士的话说,当初他们做实验,每一个单项实验就做了好几千例,一个实验成果的出来,做了多少次实验,吃了多少次苦,也许是个天文数字。
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
有人说,桂建芳院士30年专注于一条鱼,这话虽不全对,但体现了桂建芳院士对科研的专注和恒心。也正是桂建芳院士多年潜心鱼类遗传学研究,取得卓越成绩,我们才能吃到许多美味的淡水鱼。
桂建芳院士相关研究成果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供
在桂建芳院士的科研中,最突出的是他破解了银鲫生殖奥秘,培育出一代代银鲫“中科系列”良种,从1号到2、3、4、5号,一直在进行。
桂建芳院士的研究,推动了全国鲫鱼产量持续增长,年全国鲫鱼产量达就到万吨,其中,桂建芳院士的“中科3号”占到了鲫鱼主养区产量的70%左右。
除了新品种的培育,桂建芳院士的学术进展也引起了国际同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