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控制饮食,肉类总是跑不掉的。肉吃多了容易积食,可有的孩子偏偏无肉不欢,不吃肉也怕孩子没营养。
该怎么吃肉,能吃多少肉,吃什么肉补益效果最好,成了许多宝妈心中的疑惑和难题。
一、肉类也分温热寒凉
中医看待食材,讲究性味,每一种食材都有自己的温热寒凉属性,也包括肉类。
今天就说说,常见的肉类都是什么属性,以后给孩子选择肉类时可以作为参考。
平性肉类
代表:猪肉、牛肉、鲫鱼
有没有听老人说过,牛肉吃多了会上火?
其实牛肉是味甘性平的,归脾经、胃经,适当的吃可以补益脾胃。
但如果做牛肉的时候加了太多温热的作料,胡椒、花椒、辣椒混在一起,就会把平性的牛肉变成温热属性,吃多就会上火。
猪肉是最常见的可以滋阴的肉类,归脾、胃、肾经,有阴虚内热的孩子,就可以适当喝一些瘦肉汤。
鲫鱼是味甘性平的常见鱼类,归脾、胃、大肠经。没有积食的孩子,冬天炖上一锅鲫鱼豆腐汤是不错的选择。
温性肉类
代表:羊肉、鸡肉、草鱼
羊肉是温性肉类的代表,归脾经肾经。
气候寒冷的冬天,一锅羊肉萝卜不知道是多少人心头好。但是阴虚内热、上火的人,就不适合吃羊肉。
有宝妈可能会说了,那少数民族那么爱吃羊肉,难道他们不上火吗?
羊肉上不上火,和当下的体质状况有关,也和做法有关。
少数民族做羊肉,大多比较清淡,水煮、熬汤应该是最常见的。
而我们做羊肉,都喜欢加很多热性调料,温性的羊肉会变得带成热性了,吃多了肯定会上火。
鸡肉和草鱼也是常见的肉类食材,都归脾经、胃经。没有积食、内火的孩子,都可以适当吃,清淡易消化的做法对孩子最好。
寒性肉类
代表:鸭肉、螃蟹
鸭子是滋阴效果最好的肉类之一,相传乾隆皇帝的食谱里每天都离不开鸭子。而且鸭肉的脂肪和其他肉类不同,对心脑血管还有保护作用。
有阴虚内热、积食上火的孩子,可以煮上一锅老火鸭子汤,既不会给脾胃增加负担,又能滋阴减少阴虚内热的情况。
同为“寒性肉类”,螃蟹就不建议让孩子多吃。
螃蟹易过敏,寒性较大,脾胃虚寒的孩子最好不吃,如果想尝鲜,吃一点点也就够了。
二、怎么吃肉最好?
完全不吃肉是不可能的,但是吃多少才算好,可真是愁坏了不少老母亲。
吃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根据不同年龄段,也给出了肉类(肉禽鱼)摄入量的建议:
7~12个月:每天50g(1两)
13~24个月:每天50-75g
2~3岁:50-70g
4-5岁:70-g
每个孩子身高、体重、消耗、体质不一样,对营养的需求量也不可能完全一样。
指南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不必刻板按照这个要求。每天吃多少肉合适,在指南的参考基础上,宝妈应该用反馈式喂养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例如:
孩子前天吃了50g肉,没有出现任何不舒服的症状或异常体征;
昨天吃了g肉,今天舌苔变得偏厚,大便比平时要臭。这就说明g肉对孩子的脾胃造成了负担,应该要减量。
很多宝妈对反馈式喂养还比较陌生,想了解可以看这篇文章——反馈式喂养,让孩子根本远离脾虚、积食、爱生病的秘诀!
怎么吃?
吃同一种肉,不同的做法就能有不一样的反应。
牛肉清淡的做法,可以补益脾胃,热性调料放多了就会生热;
相比大块吃肉,做成小肉丸孩子会更好消化一些;
吃螃蟹时,放几片姜和紫苏,可以缓解寒凉。
对孩子来说,肉肉要少吃,做法以清淡为主,重口味可不是什么好事儿。
吃哪种?
前面说了一大堆的温热寒凉属性,只有一个目的——让你在选择肉类的时候心里有谱。
脾胃虚寒,就少吃螃蟹和寒凉的东西,实在要吃可以加一点热性调料缓解;
阴虚内热上火了,一碗老汤鸭的作用,也许比胡乱吃清火药要好;
阳虚怕冷的孩子,适当吃点清淡的牛肉可以健脾温阳,前提是没有积食。
小结:
每天吃肉量可以参考《居民膳食指南》,但最好用反馈式喂养的方式来进行。
脾胃好可以正常吃,脾胃虚寒就要少吃。
孩子吃肉,最好是清淡做法。具体吃什么肉,可以根据当下的体质情况来选择,体质棒棒的孩子只要在正常量的范围内,吃啥都行。
早在几千年前的《*帝内经》里,就有中国人对饮食观念的定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
搞清楚孩子体质和肉类属性,进行反馈式喂养,孩子吃肉这个问题似乎也不是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