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红一家医院医护人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12月21日的预产期,7日凌晨镇海区却被封了,家住镇海庄市街道的刘海红和医院分娩的计划被打乱,谁都不知道分娩和解封哪个先来。
章联*感受到了妻子的焦虑。一方面,作为一个一心想要顺产的“一胎”妈妈,能不能无痛分娩,一直是妻子最在意的事;另一方面,妻子有易栓症和妊娠糖尿病,这些高危因素也着实让人放心不下。
就在这时,夫妻俩看到了临江小区医院(医院)顺利诞下“抗疫宝宝”的报道。于是,11日凌晨2点左右,当宝宝在肚子里“发动”时,夫妻俩第一时间拨通,决定:“我们去七院!”之后,惊喜接踵而至。
“双十二”最惊喜的“快递”
“七院有无痛!”
这对刘海红来说,简直是入院后的一个“惊天”大发现,并且她庆幸查床护士经验老到,稳稳拿捏了无痛分娩操作的时间,“否则我还在阵痛中颤抖”,她在朋友圈写道。
12月12日,32岁的她收到了今年“双十二”最惊喜的“快递”——一个健康可爱、3.5公斤重的男宝宝。从上午9点到傍晚5点40分左右,她占据分娩室第一间的绝佳地理位置,在生娃之余,还把医护人员“双十二”的高强度看在了眼里。
“当时,分娩室里的床全是满的,医护人员同时要照看几个产妇。”刘海红回忆道,即使在这样紧张的节奏下,她的体温和胎心始终被密切监测着,时不时就有递到嘴边的水。“有她们的陪伴,分娩过程好像变得容易很多,让我感觉只要努力,就能快点结束。”
产科主任贺波印证,那天是镇海封闭以来,最忙碌的一天:“我们分娩室5张床很少有同时启用的时候,但那天5张床都用上了;平时产房里1个医生,那天安排了4个,还有很多护士和助产士。”每个人都是小跑移动,讲话语速飞快,对话内容直截了当,打断方式“简单粗暴”。
在镇海封闭的10多天里,一边是大量被困镇海需要就地分娩的产妇,一边是不少派往抗疫前线撤不回来的医护人员。这种情况下,该院产科全员连轴转,成功迎来了90个宝宝,全部母子平安,而今年此前数月,这里平均每月出生的宝宝也不过个左右。
一碗鲫鱼汤,真是“爽翻天”了
让刘海红在朋友圈里念念不忘的,还有一碗鲫鱼汤。
12月15日傍晚饭点,已经产后3天的她正在病房里慢慢活动,贺波和产科护士长施玲玲突然敲开了她的房门,没等她和丈夫回过神来,一阵香味已经飘了进来。定睛一看,竟然端来了一碗鲫鱼汤!
贺波告诉她,这是爱心人士送来的。
医院膳食科科长胡丽蓉了解到,这位爱心人士是岚山水库一处鱼塘的“塘主”王卫勇,在镇海疫情期间,医院“捐鱼”两次,每次公斤左右,本意是给辛苦抗疫的医护人员加餐,但该院副院长徐志峰却细心地想到了病房里那些待产和产后的宝妈们。
做鱼汤很费工夫。食堂师傅们先要挑出大小适中的鱼,每条都要先煎再熬,汤要浓要白,为了鱼汤不腥,每个步骤都急不得。最后,从下午1点熬到4点多,终于熬出了四五十份鱼汤,送到了宝妈们手里。
“当时真是觉得爽翻天了!”刘海红说,疫情期间,家人不便送饭,和丈夫两个人全靠院内提供的盒饭,“虽然每顿只有一荤一素一份米饭,但我们真是觉得有的吃就不错了,我们听到护士聊天,她们自己有时候只能吃方便面。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居然给我们送来了鲫鱼汤!”
出院回家还有爱心车队相送
12月16日,刘海红可以出院了,医院的夫妻俩怎么回家却成了一个问题。
“我们不会要走回去吧,外面还下着雨。”刘海红说。就在这时,有护士给他们支了个招——听说住院部楼下有滴滴爱心车队,不妨问问看。
章联*赶紧下楼,果然看见有两辆贴着橙色标签——“抗疫保障车队”的滴滴车在等候。“我说明情况后,两个小伙子,抢着要送我们。”
这个车队的召集人叫梅锋,是个滴滴车主。12月7日镇海临时实施封闭管理后,他便召集了六七个被困在镇海的开滴滴车的车主,组成了一支小型的抗疫保障车队,之后扩充到了32位车主,24医院、蛟川街道卡口等5个点位待命,帮忙转运防疫物资、接送急症重症病人、产妇孕妇和医务人员等。
封闭的10多天里,他们总行驶里程超过00公里,接送各类人员超过人次,没收过一分钱。
刘海红在朋友圈里写了这样一句话:“疫情之下,你我同在,感恩遇见的一切。”
宁波晚报记者徐露清通讯员王云鸿
编辑:杜寅纠错: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