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夏天,在上海松江区某小区,一只酷似小浣熊的动物“突袭”了一名正在回家的路人,飞速跳到其脚上后,随即跃进了草丛里,把路人吓得惊*未定。
其实,这只不速之客的现身并非偶然。早在年,就有约只毛狗“空降”上海,成功“落户”,多达个小区、广场都有它们出没的身影!因为长相酷似狗子,毛发又长一些,索性就被称为“毛狗”。一到夜间,它们就成群结队、大摇大摆,俨然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姿态。
其实,这些闯入魔都的,并非我们印象中可爱的小浣熊,而是一直“活”在成语一丘之貉里的貉。
那这个我们并不熟悉的野生物种,到底是何方神圣?为何又突然闯入城市求生存呢?
一场有计划的“城市流浪”
貉,外形看起来像狗,长相又酷似小浣熊,所以常常被误认为是“干脆面君”。其实,貉属于小型犬科,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物种。它的祖籍远在东亚,上世纪初才被引入欧洲。强大的生存能力,让所到之处都能迅速繁衍。
貉习惯昼伏夜出,它们还有个奇特的习惯——为了过冬疯狂“长肉”。到了秋季就大量捕食,直到体重比原来胖一半才满足,等储存够热量后,就找一个隐蔽的树洞舒舒服服冬眠去了。
如果貉和狗子算是近亲的话,那么跟撞脸的小浣熊,则是完全不搭噶的两个物种。虽然都有扁扁的小脸,尖尖的下巴,全身毛茸茸。但仔细看它们的尾巴就会发现,小浣熊尾巴上有一圈圈灰色条纹,小毛狗则是纯灰色。另外,小浣熊的爪子像人一样,每个指头可以分开,貉则只有圆乎乎的肉垫。
“进了城”的貉,该何去何从?
许多人好奇,这些习惯了野外生存的貉,成群结队进了城。它们吃什么,住哪里呢?
其实无须担心,貉有着极其强大的适应能力,又仗着可爱的外形,引得许多热心人主动投喂它们。
貉还是杂食动物。在野外,昆虫、野果、鸟类、浆果、谷物…凡是“能入口的,它们都来者不拒”。到了城市后,虽然少了这些天然猎物,但植被花草、废弃的厨余垃圾成了它们的天然食堂。为此,貉还不可避免地常常跟流浪猫“对峙”,来争夺垃圾桶的占有权。
不仅如此,为了填饱肚子,貉还主动适应城市环境,学习新技能。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铆足劲儿“进化”的道路上,貉不仅学会了游泳,能到河里捕鱼摸虾,还能挖土找虫吃,纵身跳跃、猎捕青蛙。不仅如此,它们也慢慢熟悉了城市的公路线路,知道避开疾行的车辆。有的貉还巴望着夜市的路边摊,等着老板一收摊就窜过去,享受地上还冒着热气的美味。
既然吃的问题解决了,那住的问题自然不在话下。
貉和鼹鼠一样都是穴居动物,它们天生对环境有灵敏的感知,野生貉习惯生长于野外丛林、山地丘陵,来到城市,它们也会迅速勘察、选择适合的栖息场所,树洞、桥洞口、墙角缝隙、废弃下水道,对它们来说都是理想的安身之处。
每年2月到6月是貉的繁殖期,因为貉习惯昼伏夜出,城市环境又没有天敌,貉的幼崽免遭了大多被捕杀的命运,反而比野外生存得更好。过去十年中,貉正在都市悄悄扩张地盘,发展壮大。
是一次“疯狂冒险”,还是一场“无奈进化”?
我们都深知,貉原本生活在荒野。城市的钢筋水泥,显然与动物的适宜环境相差甚远。那貉为什么还要违背自己的天性,几经波折来到上海定居呢?
各种原因,实则复杂。
首先,城市发展破坏了动物原有的栖息地。建高楼、修公路、铺草坪,城市建设飞速扩张,无形中挤压了动物们的生存空间。伴随栖息地衰减,可供捕食的猎物数量也大大减少。无奈之下,为了填饱肚子,它们只能到处觅食。由于貉本身性格温顺,很少攻击人,厨余垃圾、植被花草养活了貉,也让它们慢慢在城市寄居下来。
其次,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城市同样是一座丰富的生态系统,足以承载野生动物的栖息生存。比如貉定居的上海,目前城市植被覆盖率已达40%。许多植被、湿地公园为动物们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
上海貉分布图(图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所以,貉选择来到城市,既是为求生存的无奈选择,也是趋利避害的主动结果。
“水泥森林”里,善待这些“看不见的邻居”
野生动物选择来到城市定居,早已不是个例。除了貉,还有鹭、黑斑蛙、獐、*鼠狼、狗獾等大量野外物种,都选择栖身于城市。年公布的一项《上海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显示,目前上海全市范围内栖息着五百余种野生动物,其中鸟类就超四百种,哺乳和爬行动物近80余种。这些种类丰富的野生动物,正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悄悄与这座城市和谐共生。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新邻居并非都停留在偏僻的郊区森林,而是遍布热闹繁华的市区、公园街道。它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性,把城市作为新家园,藏身于隐蔽的树洞、废弃的管道,以城市可捕食的猎物、生活垃圾为食,在短期内迅速完成了“城市化”。
新鲜的适应过程,也让野生动物的外形有了不小改变。在美洲,浣熊来到城市,不仅个头变大了,还减少了攻击性,彼此之间更和谐,逐渐变成了群居生活。加拿大浣熊还会打开门把手,潜入进房子里偷吃的。路边繁茂的大树上,时不时会看见小松鼠爬上爬下的身影。
未来,城市将不只是人类的城市,“人与动物”共生共存,将成为必然趋势。
其实,城市几百年前也是荒野,是野生动物的真正家园。城市的发展和扩张,改变了生态环境原有的布局。一开始,我们以为这群不速之客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实则是人类扩张的空间,无形挤压了它们的自由天地。
或许,我们该适时停下脚步,腾出一点点空间和资源,去善待这些“看不见的邻居”。
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物种,强大到足以驾驭自然,我们都只是“自然的孩子”。
在这座城市,学习与动物和谐共生,给予自由和安全,也许是一种最佳的尊重和保护。
参考资料:
从未被正视的羁绊:在城市,与野生动物共存,王放(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信睿周报,-03-31
发展研究:和野生动物共存围绕城市生物多样性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上海绿化市容杂志,年11月16日
只“毛狗”聚集在上海,翻墙过院抢吃的,它们会伤害人类吗?,西部文明播报,-01-04
作者:Naomi审核:小王校稿编辑: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