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非
“享受美食,是人生乐事。无论是一屉包子,一杯绿杨春,或者是一碗热腾腾的面条,都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打开花园茶楼的公微号,最先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句朴实而励志的话。这句话就像一束光,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展示了自身满格充盈的能量。的确,元气满满的花园茶楼,一直以来凭借着她的精湛技艺和特色美食,给喜爱她的扬州人带来一个个元气满满的日子,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已经走过了25年。
如今,一顶顶桂冠已经花落茶楼:中华餐饮名店、中国山西国际面食节金奖、长三角面点大赛金奖、江苏省面点金奖、淮扬菜传承基地、江苏省烹饪大赛金奖······毫无疑问,花园茶楼成了扬州这座历史名城餐饮行业的一个金字招牌,已然是名满扬州,而对于外地朋友来说,只要你去扬州吃早茶,扬州本地朋友的推荐名单里肯定少不了花园茶楼。
炸炒米“炸”出个大师傅
花园茶楼董事长徐惠荣首先是个扬州面点的大师傅。
问起他的学厨经历,他却谈起了他的父亲:“我父亲是个炸炒米的,16岁开始炸炒米。炸炒米不足以养家糊口,父亲还经常给七乡八邻办酒,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去玩,同时也是因为家里穷,没得吃,跟着父亲办酒有的吃。耳濡目染,我对餐饮业产生了兴趣。”初中毕业后,徐惠荣就报考了烹饪职业高中,考虑到中餐红案不容易做,就选择了白案专业,想着将来做个小吃谋生相对容易些。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时,已能独立、熟练地完成从和面、发酵、制馅、包制成形、蒸制成熟一系列操作。
但前面的路在何方,依旧是一片茫然。为了谋生,他先后在扬州电世界大厦丁山大酒店、荷花池畔的舒乐茶社当过学徒,后来又到宜兴打拼了1年。22岁回到扬州的小徐,手艺虽然大有长进,却已经尝遍了与自己年龄并不相称的辛酸苦辣,如果说还有甜的话,那唯一的“甜”就是拼死拼活攒下了4万块血汗钱。此时的他已经学会了成熟地思考,他在思考如何用好这笔钱,如何用这笔钱来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在认真回顾了这几年学徒打工的经历后,他已经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自主创业!
这个时间是年,年是花园茶楼创业元年!
创业谈何容易!首先要有资金。4万元血汗钱在那时候,固然不算少,租个店面,开个小吃也是可行的。但是,徐惠荣认为不行,因为他有的更大的想法——他要买房开店!
现在的人对买房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年有这个想法的人还真不多。徐惠荣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源自他的一个舅舅,这是一个来自香港的远亲。回乡探亲的舅舅闲谈时得知他的想法后对他说:“你要创业就要创大业,要创大业,就要把店做出名气,有了名气还要做得长久,要想做得长久,就要有自己的门面房。否则,名气就是再大,没有固定的地方,人家慕名而来也不一定能找不到你。”
这番话像钉子一样,深深地锲进了小徐的心里,他深为赞同。立志创大业的他,从家乡运西走了出来,在改革开放之初一切都欣欣然的扬州城四处考察。那时候,扬州城市新楼居正从“起步跳”进入“提速跳”阶段,这个阶段,四季园、康乐、宝带、新城花园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小区在新城西区相继建成。徐惠荣经过认真考察,最后相中了新城花园小区菜场对面的一处平米的门面房。但买房的钱从哪来?父亲倒是有一笔钱:17万!可父亲无论怎么说都不肯拿出来,因为这是他父亲三十多年来从炸炒米、帮人办酒到承包村办金属扣件厂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当。为了说服父亲,徐惠荣先说动了哥哥,又说动了舅舅,慢慢又说动了所有的亲朋好友,最终,父亲才松口了:“房子给你买下来,我再也没有钱了。”徐惠荣就用自己积攒的那4万元进行了简单的装潢。就这样,花园茶楼开张了,
创业伊始,困难重重:一是时刻面临着全家投入了十几万元资金的风险压力;二是毫无经营管理的经验;三是技术力量薄弱,懂行的只有一个人,就是小徐自己。小徐在家排行最小,兄嫂都离开了效益不好的单位主动下岗来帮忙。从那一天开始,徐惠荣就带着家人和徒弟一起干,每天凌晨三点钟就开始忙活,亲自操作,全线负责。开业第一天就卖了几十笼包子,晚上结账时就有多元的销售收入。首炮打响,给了全家人信心,渐渐地每天几十笼包子远远不够,发展到每天销售二、三百笼包子。父亲脸上的愁云也渐渐散去,露出了笑容。
花园茶楼生产的包子口感好,味道香,不仅四周居民及菜场卖菜摊主及买菜的消费者有口皆碑,一传十、十传百,连老城区的老食客都知道其名,一时声誉鹊起,慕名而来的客人络绎不绝。每天销售高峰时,店堂是人声鼎沸,外卖点上也摩肩接踵,里外三层,水泄不通。
“生意真是不愁做,人头上接钱,就怕做不出来。”回望当初,徐惠荣毫不夸张地说。
美玫粉“包”誉满扬州城
花园茶楼的包子好吃,不是没有原因的。
从开业起徐惠荣就严把原材料进货关。“那时候西边还有很多菜地,买最新鲜的青菜不成问题;猪肉我也一直坚持用鲜肉,决不用冷冻过的猪肉。那时候,新城花园菜场很大,一共有21个卖肉的摊子,我都是挑当天杀的最新鲜的,不仅如此,我对猪肉膘肉皮的厚度都要把关。这么做,既是为了对食客负责,也是为了给厨师一个好心情。这话怎么理解?其实很简单。打个简单的比方:一个好的厨师面对一条死鱼,烧制的时候他是没有什么工作激情的;反之,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摆在案上,厨师心里就会油然生出大展手艺的激情,是否带着激情去工作,结果自然大不一样。”
0年前,花园茶楼四周陆续有了宾馆、饭店、酒楼、茶社,在包子经营上竞争趋于激烈,当时其他店的包子卖0.5元一只,唯独花园茶楼的包子卖到0.6元一只,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客源不少反多,向价格偏高的花园茶楼涌,这种现象本身就很说明问题。花园茶楼的包子薄皮大馅、满口卤汤、口味鲜香,就是贵一毛钱大家也愿意买。
“我们的包子好吃,还要感谢一帮扬州的老食客。”徐董说的这帮老食客,实际上就是那些天天上茶馆喝茶吃点心的老扬州人、扬州老人。随着城市的扩张,居住条件的改善,这十几个扬州老食客也住到了新城西区,在他们看来,新楼居千好万好,只有一条不好,不像在老城区脚一抬就能吃到早茶,西区包子的口味也不如老城区的老店家。有的老食客吃了不满意还发脾气,而正是他们对包子口味的讲究,才使得花园茶楼面点的品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非常感谢这些老食客,可惜这些老食客现在只剩三个人了。”说到这个话题,徐董的话语里透出抑制不住的伤感。
老食客的口味实际上就是扬州美食文化的“活”载体。扬州人之所以讲究饮食,就是被嘴刁的食客调教的,而嘴刁的食客,也未必都是富商巨贾、官宦名流。扬州自元明清以来,百姓的经济条件一直不错,大多数不必为一日三餐发愁。改革开放以后,生活极大改善,人情往来,饮食也就成为第一要务,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都讲究吃,不光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因此,许多市井百姓对美食的追求和偏好也能展示出名士风度和文人性情,他们的口碑又是花园茶楼的“活”广告。他们还是扬州美食文化代际传承的“活榜样”。花园茶楼二十多年来,已经培养了三代食客人,最早的一批老食客年龄最大的98岁了,一批新食客也成了老食客,出现了不少爷爷带儿子、儿子带孙子一家三代人来吃早茶的场景。他们吃的是相同的美食,品的是不变的口味,留下的却是永恒的家乡情结。
扬州点心四大类:包、饺、烧卖、油糕。这四样最基本的原料就是面粉。花园茶楼首先就在面粉上做文章,选用的是从深圳进口的香港“美玫”牌面粉。这种面粉一袋45斤,比国产的面粉一袋少5斤,价格却高出10%。但口感好,有特有的麦香味。徐惠荣又在老食客的指点下,恢复了包、饺肉馅的“皮冻”工艺。包、饺肉馅加“皮冻”,不光是多了一道工艺流程,实在是做点心里的“大麻烦”。如果不是出自真爱,绝不会吃这样的苦。
“皮冻”简单说就是猪皮熬的冻,虽然猪皮本身便宜,但处理却很麻烦。概括起来有“三高”:不费上一天的功夫,根本做不出来,时间成本高;熬的时候人要在旁边一直盯着,人力成本高;还要把肥肉刮得干干净净,猪毛一根根拔光,技术成本高。处理猪皮还要细心,单是刮掉肥肉就要前后两次,还要用盐和小苏打把异味去掉,反反复复,少一步都不行。猪油的的多少决定了猪皮冻的透明程度,猪油刮得越干净,猪皮冻越透亮。手艺熟练的,把肉皮拍在菜板上,用刀一刮,皮上的肥肉就全下来了,手生的,只能用小刀一点一点地刮掉。熬制也有讲究,不是所有人都会熬的。尽管这样,加了皮冻之后的肉包、蒸饺不仅卖相好。扬州包子菜包是闭口的,肉包是开口的,称“鲫鱼嘴”。蒸熟以后,肉包的鲫鱼嘴里盛满了汤汁,望而生津;而且吃起来,口味也大不同:一咬,汤是汤,油是油,汁是汁!
茶楼“走”上了高速路
跨入新千年后,扬州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润扬大桥开建、几代扬州人期盼的宁启铁路也终于动工了。新城花园的居民也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借着*府创建环保卫生城的东风,他们也给花园茶楼提出了新要求:必须淘汰燃油、烧煤锅炉!时刻从顾客利益出发,从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从诚信考虑的徐惠荣知道,花园茶楼又将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他把积蓄已久的做大企业的想法和形势发展融合在一起,克服资金上的困难,带头为实施绿色环保工程作贡献,他知道,只有顺应潮流才能赢得先机,才能做到“高速跳”。
1年他将积累投入扩大再生产,在兴城西路的得月桥畔购置装修了平米的营业用房,这个地点当时看虽然有点偏,但徐惠荣的目光长远。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随着城市西区的发展越发显现。尤其是4年大桥、火车一起开通后,由于交通的便捷、停车方便的花园茶楼,迎来了更多的外地游客。
生意红火了,花园茶楼也从一变二、二变四:如今的花园茶楼兴城西路是总店,下有望月路店、四季园店和新城花园菜场店三分店,还有一厂,负责做馅心和礼盒。生意井喷之时,徐惠荣的头脑反而冷静了:“我们首先做的是本土人的生意,外地游客再多,也许吃了一次,就再也不来了。但本土人不一样,一年天,也许有二百多天都会在花园茶楼吃早茶,所以,守住质量,就是守住了本地人的口味,本地人满意,外地人才会满意。”徐惠荣的理由很简单:发展要与管理相匹配,管理跟不上的发展不是高质量的发展。因此,生意再好,他也绝不盲目地扩张,更不自我膨胀,坚决不做加盟店——发展需要勇气,适可而止、守住底线更是使命和担当!
规模逐步扩大后,花园茶楼从十多年前开始增加了淮扬菜。“淮扬菜必须上。”徐董事长说:“将心比心,外地游客到扬州来,除了吃早茶,就是吃淮扬菜。在花园茶楼,一顿中餐,我们可以满足他们的全部要求:客人点几道淮扬菜,大煮干丝、清炒虾仁、清炖蟹粉狮子头、松鼠鳜鱼、文思豆腐羹,再加几道本土菜和时令菜,主食用包子等2、3道点心,一桌饭维扬细点和淮扬菜都有了,定位不低,价格实惠,主人说好,客人叫好,大家都留下美好的印象。”徐董认为,作为本土餐饮企业,必须把扬州菜做好,做好了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是维护扬州的利益,做不好,就是砸自己的牌子,砸扬州美食之都的牌子。
花园茶楼能够从“起步”“提速”迈上“高速”发展之路,不得不说的是,董事长徐惠荣带出来一支稳定团结的团队。餐饮服务业人员流动频繁是最为常见的,要想稳定谈何容易?但花园茶楼的团队的的确确是稳定的,个中原因最主要的是徐惠荣。作为面点师,他带出来的徒弟没有一个离开他的,都在扬州花园茶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挑了大梁;作为管理者,无论是厨师,还是服务员都比较稳定,这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在内部用人问题上,他以诚相待,严格要求,关心爱护。他的兄嫂都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独当一面但不高人一等;服务人员也心情舒畅,绝大多数都是从开业一直干到现在,从18岁的小姑娘干到40多岁,安居乐业。与供货商打交道,他坚持公道正派,以价保质,以质取胜,每月15日定期与供货商结账,从不拖欠,更不允许走歪门邪道,一经发现,即取消供货资格。
二十多年来,徐惠荣变了,“小徐”成了“老徐”,但他的为人没有变,依旧是那样憨厚、朴实、真诚,履职、尽责;二十多年来,花园茶楼变了,新字号变成了老字号,变得越来越受本地人喜爱了;二十多年来,扬州餐饮行业格局也变了,老字号、新字号并举,花园茶楼也已经牢牢地占据了一席高地。对于外地人来说,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去扬州吃早茶,扬州本地朋友的推荐名单里肯定少不了花园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