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梅亦君
老南瓜4个,板栗3斤,莲藕5节,金针菇盖2袋,粉干1箱,白麻糍2包……长假最后一天从老家返程,后备箱都快被父母塞爆了。
到杭州后,请女儿小麦用体重秤和厨房秤一一称重,此次带回的东西一共.7克,竟有斤多。
每次从老家返回杭州时,我们都会人肉背回各种食材、食物。
有粳米,糯米,玉米,番薯,花生等五谷杂粮。
有鲜笋,四季豆,豌豆,水芹菜,土豆,豇豆,白芸豆,青番茄,毛芋梗,金针菇盖,老南瓜,冬瓜,白萝卜,胡萝卜等当季时蔬。
有青皮梨,桃形李,枇杷,猕猴桃,野柿,椪柑,胡柚,荸荠等家乡特产的水果。
老家特有的葛根粉,粉干,酸菜,辣椒酱,豆腐,烟熏豆腐干,豆腐乳等必不可少。
土猪肉,土鸡鸭鹅,螺蛳,泥鳅,野生溪鱼鲫鱼汪刺鱼等荤菜也是需要的。
现成的、即食的也要来点。清明粿,粽子,麻糍,焙粿(汽糕),米糕,芝麻酥,冻米糖,及家门口街角早餐铺的肉包和红糖馒头。
还有辣椒、生姜、大蒜、紫苏、藿香、芝麻等辛香料,马兰头根、折耳、匍伏堇等中草药,及菜籽油、山茶油,日常生活怎么少得了。
我的家乡离杭州多公里,寒暑往来,家里菜园种什么、家乡菜市场卖什么,杭州家的餐桌上就会吃什么。
农夫山泉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我们是家乡食物的搬运工。平时我和先生往返家乡,公婆父母及小姑子来杭州,都会带上老家的食物。不是坐车手上拎着大大小小的购物袋,就是开车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有一回去北京看望大学室友燕萍,吃到了燕萍妈妈在海宁现烧的、她哥哥坐高铁带到北京的本鸡和卤牛肉。
原来背菜的不止我一家。
节假日返城高峰时,各家私家车的后备箱就会发挥出最大的空间作用,公共交通的车站,也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塑料袋、帆布袋、尿素袋及桶桶罐罐,土鸡蛋、时蔬、零食、特产纷纷跟着人们从老家来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城市。
曾在火车上看到有意思的几幕:
一个女人的长条行李袋一端,露出了一把彩苋的叶子。
一个母亲上车前递给儿子一只用尼龙网兜套着的搪瓷杯,里面装的是麻糍,漏出的香气让旁边坐着的人直咽口水。
一个男人手里拎了一个用过的食用油壶,上端靠近壶口部位剪开又粘上了胶带纸,里面装着的泥鳅扑通跳。
这几个镜头都不比贾樟柯的《一个桶》逊色。
小时候读书寄宿学校,背粮、背菜上学,为的是能远离家乡、闯荡世界。年少的我未能预知,有一天不敢远行,是因为老家的菜园、妈妈的美食,离家越远越想念家乡的食物。
背菜,背的是菜,背的是舌尖上的故乡。背的是土地的馈赠、家乡的味道,也是父母的牵挂、生活的期盼。
背着家乡的食物走,吃到熟悉的味道,我们无需再问,何处来,去何处,心归何处。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