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越来越发达时,人们获得新鲜事物的过程就越来越简单,很多钓友对一些纯粹的理论知识往往不屑一顾,认为“不就是钓个鱼嘛,搞得这么复杂干嘛”,转而对一些反复播放的上鱼镜头饶有兴致、乐此不疲。诚然,每个人都是需要娱乐的,钓鱼人也不例外,在忙碌的工作之后,看一段愉快的钓鱼视频确实能让人轻松不少。但是,垂钓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为什么会吸引那么多人参与其中呢,我想不只是单纯的表面娱乐那么简单,肯定还有其他的不可预知性在为它的魅力加分,我们除了满足自己简单的表面感官欲望外,还应该学习和探索它更深层次的内在“营养物质”,这样才能保持我们对这项“运动”的持续新鲜感。
年春节期间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在浙江金华钓黄尾鲴,那天的气温很低,而且还下着小雨。我们钓点的水深在三米左右,鱼口特别稀,往往一个口都要等上二十分钟。钓过鲴鱼的朋友都知道,这种鱼不像鲫鱼,浮漂下顿提竿时经常会是空枪(这是由于它独体的身体结构造成的),所以正儿八经的鱼口就显得格外稀少了,临近下午一点钟,大部分的钓友都还未下护。
我在准备更换子线时发现同款的已经用完了,于是换上了一副平时准备用来钓鲫鱼但很少用到的70公分对折的子线,其实这个长度并不算很长,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都认为短子线更灵敏,传递信号更强。在换上子线陆续抛了十来竿后,突然出现了一个轻微的接口,上了一尾三两的黄尾,之后大约每隔七八分钟就能来口。到三点左右收竿时,鱼护里已有十几尾像样的黄尾,我想在那天集体口稀的情况下,这个收货大概算是“库冠”了吧。
有时候在特定的条件下,子线的长度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低温水冷,能诱进窝点的鱼非常少,而且就算到了窝子里,也不见得就能开口咬钩,这个时候子线长一点是有优势的,当铅坠到位后,子线越长,做下摆下沉的幅度就越大,飘飘悠悠往下落时,对鱼儿的诱惑力也就越大。当窝点的鱼越聚越多时,从概率上讲,总会有那么几条胆大好动的先开始吃饵,甚至还会争抢的吃。这就是长子线的好处。
说到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说,没有长子线,把铅坠上移不就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了吗。是的,铅坠上移是可以起到类似的作用的,但只能接近长子线的效果,而不能代替它,这是一种在没有长子线可更换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首先在抛竿上,特别是基本功欠扎实的钓友,手捏八字环进行抛竿时,由于铅坠的离开,线组重心已经不在手指掌握之中,这样抛出去之后就容易偏离方向,造成落点不准。此外我们知道,铅坠下沉到位后,子线会发生二次下摆,由于不受铅坠的牵制,暂时属于“失重”状态,当鱼接口时,在浮漂上就不一定能产生信号,我们暂且称它为“盲区”。如果铅坠上移,子线和铅坠中间就多了一个八字环(平时可以和铅坠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当双子线做摆动时,八字环同样也会因为自身重量做摆动下沉,无形中就放大和延长了这个“盲区”的持续时间,这是不利的。还有其他一些弊端,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了。
除了前面重点提到的第一种情况——诱鱼不理想使用长子线外,通常我们在钓大鱼时也会用到长子线,在遛鱼时可以起到泄力的作用。一根十几公分长的鱼线,在外力的作用下能抻长约1公分而不至于断线,子线越长时,这个可抻长的预备量就越大,对大鱼发力的缓冲能力也就越强。长子线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隐蔽作用,隐蔽谁呢?八字环和铅坠!以一条三四斤重的鲤鱼为例,从腹部到背部的身体宽度就已经十几公分了,假如使用一根只有十公分长的子线,当鱼靠近钩饵时,这个八字环和铅坠正好贴在它的头顶上,对这个不明来历的物体,它能不产生戒心吗?鲤鱼一向谨慎多疑,甚至还未靠近就已经逃之夭夭了。
当然,长子线也并非全是优点,在很多鱼情下是需要用短不用长的,以后的文中我们继续讨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