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现目前来说作为可视范围内的最大核污染源肯定就是日本了!在近日的时候,日本已经官宣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核污水排海,和预定计划的吨相差无几。同时,按照后续计划,最早将会在9月底开启第二轮排海计划,预计分4批次,共排放.12万吨核污水。
不过,虽然说日本第一阶段的核污水排海已经告一段落,但是似乎影响并没有就此消失,没有让一切事态恢复正常。日本此前周边变黑的海域依旧是黑色,同时依旧不断有鱼类死亡事件发生,甚至在官方检测中还发现了多种放射性元素超标。
这不,据最新消息,日本原子能机构下属的核燃料循环工学研究所已经承认,近日又出现了意外:放射性物质泄漏,并且污染之物共计4处。
巧合的是,在我国的山东烟台莱山海域又发生了大量的死鱼,密密麻麻布满海岸线的情况。不少网友都担忧,这会不会和日本的核污水扩散有关,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密密麻麻!山东烟台莱山海域出现大量死鱼从网上流传甚广的这段视频可以看到,拍摄时间在1日的时候,而地点就是位于山东烟台的莱山海域。视频中的鱼儿密密麻麻的分布在海边上,个头虽然小,但是数量确实多。于是目击者就向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举报了。
不少网友看到这一视频,都猜测难道是我国北方都已经受到日本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影响?
官方已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也不用过度担忧。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当地的这片海域并没出现死亡鱼类增多的情形,这意味着其影响因素并没有持续,没有造成更大的鱼类资源损失。
另一方面来说,则是其实在接到举报后,莱山区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已经到了现场查案,并且原因也找到了!据工作人员表示,可能是因为近期暴雨,然后将内陆河的淡水鱼冲到了海里,然后淡水鱼接触到海水以后就死亡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事件虽然已经官方解释,不过依旧有网友疑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从堆积在莱山海域的大量死鱼来看,它们都是清一色的一种鱼。于是觉得,既然是内陆湖那么为何会只有这一种呢?
究竟是淡水鱼还是海鱼?莱山海域的大量死鱼究竟从哪里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实很多网友都想要知道它究竟是什么鱼,究竟是海鱼还是淡水鱼?然后,则是若真的是淡水鱼,那么它又究竟来自哪儿?
首先,就第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鱼种。其实网友也给出了部分猜测,就比如:梭鱼、鲐鲅鱼!不过,就这部分网友的想法本身就是认为不会是淡水鱼,因此从外形上也是从海鱼猜。
梭鱼的前端扁平,后端侧扁,头比较短小,下颌前端还有一凸起,全身呈现灰白色。而鲐鲅鱼的整体呈现扁椭圆形,体背为青绿色,腹部为银白色,体侧还有细密而明显的波状纹路。
确实,梭鱼、鲐鲅鱼和网上流传的莱山海域死鱼外形很像,但是却也有不同之处,就比如死去的鱼类并没有突出的下颌,同时体型也比鲐鲅鱼小,不可能全部鱼都属于小鱼。
与之相对的,其实类似外形的淡水鱼也不少,就比如另外一部分网友猜测的草鱼、白漂。当然,因为拍摄画质的局限性所以魔方也只能看个大概,具体究竟是什么鱼估计还是要当地网友实地看才能具体分辨出来。
那么,另一个问题:鱼究竟从哪里来呢?其实和讨论鱼究竟是海鱼还是淡水鱼一样,认为是海鱼的就会觉得鱼来自海里,认为是淡水鱼的就会觉得来自内陆。那么,以官方说法属于淡水鱼来自内陆,是被暴雨冲到海里的究竟有没有依据呢?
其实还别说,在莱山海域临近的内陆地区确实有内陆河,并且两者是直连,它就是大沽夹河水系!它是由内、外夹河两大支流汇合而成,属于烟台市的第二大河流。而如今正好属于9月,是它的汛期。若真的遇上暴雨,确实也不排除真的有鱼类被冲到海边的情形。
大沽夹河水系图大沽夹河水系图(续上)与此同时,从以往类似事件来说,其实淡水鱼被冲到海滩也并非第一次发生!不妨看看以下案例:
年9月,同样是山东烟台,但是也是一处海滩上出现了大量的鲫鱼、墨鱼等淡水鱼。从观察情况来看,因为台风过境导致水库比较满,因此不少人猜测这些淡水鱼可能就是当时被冲到海里。由于生存环境不同,因此被“淹”死了。
日本核污水含60多种核素!频繁发生的海洋生物死亡是否与之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东电在停止第一阶段核污水排海后有将监测结果公布。但是其中却只是公布了氚、铯-14,但实际上,核污染水中还有包含锶-90、锶-89、钴-60、碘-等在内的60多种核素。而目前,它们将会对海洋生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并无先例,也并无可知。
虽然说此次的山东烟台莱山海域的死鱼事件初步解释清楚了,但是连日起来发生的可不止这一起,就比如:“青岛海面出现巨龟尸体”、“青岛海面出现一鲸鱼死亡”、“日本出现巨龟尸体”、“日本沙滩出现大量鳗鱼尸”、“日本出现大量巨型蛾子遍布街道”......等等。
这其中的部分事件此前魔方就曾专门科普过,确实核污染对海洋生态、海洋生物乃至人类自身肯定都是有影响的,不过受限于核污水排放量以及核污水的扩散速度,目前是还没到我国北方的。
总而言之,日本出现的种种异常或许与之相关,但是就我国发生的多起事件其实更多时候属于其他偶然性因素。你们觉得呢?
#万物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