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推荐一部“钓鱼人必看”的电影,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大河恋》,这部优美舒缓而又深情款款的美国电影完全可以算得上是“飞蝇钓”的教学片。
影片讲述的是蒙大拿州的一位长老会牧师和他两个儿子的故事。
《大河恋》剧照
牧师麦克林恩一家居住在蒙大拿州西部一个小镇上,小镇的周围有几条河流交汇,河中盛产大鲑鱼。
父亲笃信上帝,正直善良,布道之余最喜欢的就是读圣经和钓鱼,闲暇之时经常夹本圣经带着大儿子诺曼和小儿子保罗一起去附近的“大黑脚河”用飞蝇钓法钓鳟鱼。
母亲慈爱善良,把家庭操持得和睦融洽,毫无保留地爱着自己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平时父亲采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教导自己的孩子们宗教和写作,钓鱼的时候也顺便给他们讲述一些人生的道理。
在大黑脚河两岸的森林里、草坪上,两个无忧无虑的孩子就像野草一样舒展生长。
《大河恋》剧照
岁月匆匆,如大河奔腾不息,两个儿子从孩童长大成人,但是因为彼此不同的资质和秉性,成年后的两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弟弟保罗桀骜叛逆,年纪轻轻就被谋杀于一场因赌博而引发的斗殴,短暂的一生像烟花般绚烂;哥哥诺曼循规蹈矩,稳扎稳打,读完大学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过着平稳而充实的人生。
原著小说《ARiverRunsThroughIt》其实就是诺曼的自传体小说,电影也是基本忠实于原作而拍摄的。
《大河恋》剧照
影片没有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和轰轰烈烈的戏剧冲突,在好莱坞的电影里显得格外清新脱俗。在导演散文化的旁白和摄像师悠然自得、充满诗意的拍摄风格下,《大河恋》仿佛不再是单纯的电影作品,而是一幅优美动人的印象派油画。
片中父亲和孩子们经常去钓鱼的“大黑脚河”以及河中野性十足的虹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完电影的同时,我就立了一个目标,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解锁这种鱼。
《大河恋》剧照
在自己的钓鱼生涯中尽可能多地解锁各种对象鱼,这可能是每个钓鱼人都会有的心愿吧?
后来陆续我又刷过几次《大河恋》电影,每看一次都加深了我对虹鳟的执念。
去年春天的一个周末,朋友突然说要带我去一个“神秘”的标点,让我去解锁新的路亚目标鱼——虹鳟,我忽然想起了当年立的FLAG,立马欣然答应。
满怀着期待,在朋友的“人肉导航”指引下,我们驱车来到了都江堰山里一个虹鳟养殖基地。
开往虹鳟基地的山路十八弯
该基地位于都江堰虹口一个半山的河谷里,四面青山环抱,一条无名的河流冲积出一大片长叶形冲积平原,一溜长堤从平原中切割出一大片养殖基地,小河从河堤外缓缓流过。
长堤从河谷中切出的区域,看得出是花费了不少心思设计的。
路上的湖,岸边有零星钓鱼人
整个虹鳟养殖基地包含有生活区、养殖区、生产区、餐饮休闲区和花园几部分,其中养殖区域面积大约十余亩,由数十个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长条形标准鱼池组成。
一条干渠从上游河谷引来清冽的河水,然后被横向拆分成若干条支渠,把新鲜的河水挨个注入排列整齐的标准鱼池中,流水养鱼,然后在鱼池的下端则收集所有的尾水,而后又汇总成一条尾水渠,排出养殖场。
这里养殖有雅鱼、虹鳟、哲罗鲑、亚东鲑、北极鲑、裸鲤等若干高档淡水鱼。
标准化养殖池
尽管每个小鱼池出水口都有细密的铁栅栏拦着,每个汇合的支渠出水口处也有铁丝网,甚至最后一道屏障也是密密的栅栏网,但是还是会有一些鱼儿,突破重重障碍,跑了出去。
就像电影《侏罗纪公园》里面葛兰博士所说的,“生命,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于是,养殖场老板把汇聚着尾水的这个呈Y字型的小湖挖深了很多,再把水潭的堤坝稍加修葺并做了加固,还特意修了一个闸门,用于蓄水和调节水位,让漏网之鱼们有个栖身场所。
朋友带我去施钓的地方,就是这个已经半野化的场所。
水池出水处
看得出这片小湖里的鱼没人投放鱼苗,更没人喂食饲料,而是完全由小鱼苗或者鱼卵发育,吃野外的食物长大的,因此个体大小不均,品种也五花八门,基本上上游养的鱼,这里都有。
据朋友说,曾有人在这里钓到过七八斤重的虹鳟,我们也看到不少3~4两左右的小鱼浮游在水面。
看着这些小精灵,再回溯上游密密匝匝的养鱼池,我仿佛已经理解了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那句话,“生命是奔放的,它们总能找到出路。是的,总能找到出路!”
基地住宿区青山掩映
钓虹鳟如何选择标点、用什么拟饵、钓多深的水层,我们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两个人在湖边面面相觑,一边组装着钓具,一边思忖着,随后我决定先试试万能的VIB。
我沿着岩壁、出水口、水中的电杆等几个看上去还不错的标点搜索了一阵,这个我已经玩得纯熟、在很多水库都有斩获的“吃皮”VIB在这里却没有遇到一口攻击。
上游引水而来的干渠
我想起电影《大河恋》中诺曼和保罗钓鳟鱼玩的是飞蝇钓,用的是飞蛾拟饵,可惜我们都没带毛钩,因此建议朋友和我一起换成软饵试试。
换了软虫后,我们将水面、水中层、水底均搜索一番,依然没有攻击。意外的是,贴底搜的时候我的轻舞虫居然正口钓到了一条巴掌大的鲫鱼,让我有个意外之喜。
第一次路虹鳟,两人铩羽而归!
软虫正口鲫鱼,颇为意外,个头还不小
来到餐厅,我很不甘心地点了一份“一鱼三吃”来报复性消费。
厨师精心为我们挑选了一尾4斤左右的虹鳟,鱼排油炸、鱼肉刺身、鱼头熬汤。
新鲜美味的美食,让我俩大快朵颐,吃得不亦乐乎。
享用着美味,进一步坚定了我一定要亲自征服虹鳟的决心。
鱼头熬汤
油炸鱼排
虹鳟刺身
第二个周末,我不死心,继续和朋友来这里挑战虹鳟。
一周的时间,基地的迎春花、李花、辛夷花、贴梗海棠已完全盛开,姹紫嫣红、春意盎然。餐厅附近有个水池,里面养了不少金鳟,微风吹过,迎春花一片片花瓣落入池中,鱼儿们欢快地浮到水面啄食花瓣。
金色的鳟鱼和水面上鹅黄色的迎春花瓣相映成趣,在碧绿的潭水背景上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鱼趣图》。
金鳟鱼趣图
沿着开满鲜花的小径,我们来到了上周铩羽的小潭。
在组装钓具的时候,我们又在犯愁用什么饵。
灵光乍现,我突然想起一个细节,我上次来钓鱼时,曾随口问过:既然没人喂养,这里面的鱼都吃什么呢?
朋友挠挠脑袋,赧然说他也不太清楚,但是后来聊天的时候,他不经意间提到过一句,“朋友的朋友”曾经在这里钓到过一条大鳟鱼,带回去剖开肚子,发现胃里面都是飞蛾、甲虫一类的昆虫。
金鳟啄食花瓣
哦,看着对面绿荫浓密的青山,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树林和灌木丛就是池中鱼儿的天然投食机啊!
没有飞蝇钩也无妨,我选了一只最小号的曲柄钩,挂了一个既像蝎子又像虾一样的小号软虫,然后轻轻晃荡到对面的树丛下面。
因为没有夹铅,软虫的比重也比较小,因此能看到拟饵落水之后晃晃悠悠地缓缓下沉。
拟饵一边下沉,我一边缓慢回收,边收边停顿。
仿佛看到一道阴影闪现,突然,一个清晰的咬口,犹如一道电流,沿着前导线、主线一路传递到竿梢。
我正在收线,顺势一扬竿,中了!
我钓获三倍体虹鳟
水中的鱼儿左突右串,然后猛然跳出水面翻滚着甩脑袋,哇,传说中的死亡翻滚式“洗鳃”。
看到中鱼了,我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尽量把鱼竿压低,把鱼控制在水面以下,同时快速转动渔轮,收回鱼儿。
收到岸边,我趁它还没怎么反应过来,迅速掏出路亚钳,干净利落地把鱼夹了起来。
哇,一尾漂亮的鳟鱼!
朋友路到的七彩鲑
我提着这条鱼仔细打量,只见它圆头钝吻,体形修长匀称,纺锤形的身体显得异常结实。
它的侧线以上呈青灰色、侧线以下银灰色,典型的中上层鱼儿保护色。
它的周身泛着银色的光泽并均匀地撒着一些深色斑点,鱼鳍上尤其明显。
后来请教当地的养殖专家,被告知这是一条没有生殖能力的三倍体虹鳟,属于人工繁殖的幼苗,看体形是在野外长大的。
接下来我和朋友用软虫又分别钓获了一两条鱼。
这个小小的宝藏池塘,里面鱼的品种还不少。
经专家鉴定,我们的鱼获既有虹鳟,又有鲑鱼。
笔者钓的雌性虹鳟
看着这些小精灵,再回溯上游密密匝匝的养鱼池,我似乎进一步理解了葛兰博士的那句话,“生命是奔放的,它们总能找到出路。是的,总能找到出路!”
记得《大河恋》中有一个场景,有次保罗和他哥哥诺曼以及父亲一同去钓鱼,他用一枚飞蝇钓到了一条巨大的鳟鱼,然后很得意地对父亲说,我现在已经知道蚊虫怎么想的了,再过三年,我就能知道鳟鱼是怎么想的了。
“虹鳟性情极为活泼,能跳跃摄饵,以陆生昆虫、水生无脊椎动物及其他小型鱼类为食;虹鳟的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的叶子和种子;在海里生活时则以小鱼及头足类为食。”
这是百度百科上对虹鳟的简要介绍,我后来仔细想了一下,也正因虹鳟荤素不忌、不挑食的习性,才使得它们能在野外生存并长大。
再加上这片水域常年水温在25摄氏度以下,水量充沛,含氧量丰富,所以这片小小的池塘成了它们的一个乐园。
朋友绝佳的手竿钓位
我们解锁虹鳟之后,也有点“提鱼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的欣喜和得意。
艾萨克·沃尔顿在《钓客清谈》中盛赞鳟鱼是淡水鱼之王,又夸奖鲑鱼是王中之王,因为早在年前人们就已经发现它们的生命中蕴含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手竿钓获的七彩鲑
孩童时代的我曾经在赵忠祥老师解说的《动物世界》中看过这样的故事:来自海洋深处的大马哈鱼(太平洋鲑)逆流而上,沿着入海口回到河流,然后迎向瀑布,跳过陡坎,越过浅滩,逆流而上,一路跋涉,历经坎坷,最终回到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的出生地产卵、繁衍后代,然后轰然死去。
当时震撼之余就很好奇生命对它们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难道就仅仅是为了DNA的延续?纯粹是千万年的遗传密码的驱使?
由此我也开始思考人类生命的意义,却茫然而无所获。
小朋友手竿钓到的鲫鱼
岁月渐长、经历渐多,我现在懂得了,也许生命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
甚至努力的过程,就是生命的意义。
如果我们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浑浑噩噩地过完一辈子,那么就像富兰克林所言,“有的人25岁就死了,只是到75岁才埋葬!”
生命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长度!
笔者路到的第一条雌性七彩鲑
虹鳟vs三文鱼,傻傻分不清
虹鳟最近几年在国内大力推广养殖,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它们的踪影。很多人分不清虹鳟和三文鱼到底有什么区别,不管是在餐厅里,还是在野外。
三文鱼这个名字,来源于港台对英文Salmon的音译,就像他们翻译的士多啤梨(草莓)和车厘子(大樱桃)一样,总有点怪怪的感觉。
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广义上的三文鱼并不特指某一类鱼,而是泛指具有类似形态和洄游习性的鲑鱼,主要包括鳟属Salmon和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有时也泛指整个鲑亚科;而狭义上的三文鱼特指大西洋鲑Salmonsalar。
大西洋鲑由著名的“分类学之父”林奈于年命名,属名“Salmo”在拉丁语中意为“上升”,即代表其在洄游过程中逆流而上、飞越瀑布时出色的跳跃能力;种本名“salar”则得自拉丁语中的“sailo”一词,意为“飞跃者”。
由于其洄游习性,人们在欧洲北部沿海(北大西洋)、欧洲北部和北美洲东部的河流山涧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大马哈鱼在北美西海岸最远可以沿河上溯千米,它们要迎向瀑布,跳过陡坎,逆流而上,越过浅滩,到达产卵地。
洄游途中许多大马哈鱼成为北美棕熊越冬的主要食物来源。
大马哈鱼的洄游是把森林和海洋联系起来的唯一链条,它们生于淡水,长于海洋,在海洋,它们获得了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又重返“故乡”。
笔者提着的那条七彩鲑俗称七彩鲑鱼,为广盐性淡水三文鱼,原产于加拿大东部的拉布拉多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五大鲑品种之一(其他四种分别是:北极鲑、雷克鲑、多丽鲑和公牛鲑)。
该鱼具生长速度快,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自引进中国后已成为重要的养殖新品种。
因此,广义上来讲,鲑鱼属的虹鳟,也可以算三文鱼。但是,淡水虹鳟的生存环境和海水环境明显不同,因此不建议生吃。
鲑鱼入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