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文/图泰州海大王凯
近两年鲫鱼行情的一路飙升,鲫鱼养殖从华东特色转变为全国开花的趋势,华中、华南在鲫鱼放养量、规格、产量的需求叶越来越高,部分区域甚至出现鲫鱼主养模式。进入5月,温度持续升高,鲫鱼疾病陆续爆发,不论华东传统养殖主战区,还是华中和华南的新兴区域,我们都需要对于鲫鱼疾病理解清晰,才能避免疫情损失,抓住好行情下的高利润。实际中,一旦鲫鱼的发病,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大红鳃、鳃出血,谈虎色变,盲目用药或不敢用药,导致延误最佳治疗期,带来鱼类的大量死亡。本文针对5月份第一波鲫鱼死亡进行剖析,阐述鲫鱼主养区域目前存在问题。死亡时间段:5月初—5月15日
死亡症状:
症状1:肝脏萎缩、发白、肠道无食
误区:
A、肝脏的恶化由饲料投喂大引起。原因:部分过程跟进客户发现,发病前一周打样肝脏正常,红润饱满。
一周前肝脏良好
B、肝脏恶化由抗生素内服过量引起。原因:正常内服抗生素情况下,3-5天疗程不足以导致肝脏迅速病变,且内服抗生素同时,客户都习惯性添加中草药、多维等对肝胆有一定保护的药物。
判断:温度、水环境等因素导致病原菌迅速繁殖,病原菌侵染肝脏引起的病变。
症状2:鳃丝表面肿胀
误区:只要有鳃丝肿胀,就不能杀虫、消*。
判断:杀虫、消*是否可以进行,取决于寄生虫数量、药物选择、鳃丝结构有无异常情况,若鳃丝结构不清晰,血液分布不正常,甚至整个鳃丝均匀充血,建议不进行杀虫处理,但仍可进行温和消*。
症状3: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大部分视野内鳃丝结构正常,血液分布清晰
症状4:氨氮高
误区:
A、迅速降氨氮,老方法打水。此方法在疾病前期,往往因为应激造成鱼类死亡量的迅速增加。
B、补充芽孢调水。此阶段温度较高,因为芽孢活性强,极易引起环境迅速变化,引起死亡增加。
处理:
A、建议稳定处理,采用补充磷肥,调整氮磷比,缓慢降低;
B、非要进行菌类补充,可以选择乳酸菌少量使用,温和且不耗氧(发病时不建议补菌,没发病前建议使用)。
C、部分氧化类改底产品使用。
症状5:车轮虫多、指环虫多,主要原因在于气温的持续上升,车轮虫指环虫繁殖迅速。(指环虫在水温22~26℃时,3天即可孵出幼虫,车轮虫的繁殖周期仅为24小时。)
整体诊断:
定性:细菌性疾病。
死亡胁迫因素:寄生虫多、氨氮高、环境中致病菌数量多
诊断判断依据:
1、发病早期内服适量抗生素,迅速处理水体寄生虫和病原菌,发病死亡量小,得到明显控制。
2、对于发病塘口游边病鱼,放置水桶中发现,在原水质环境中病鱼12小时内死亡,放置于清水中病鱼生存天数超过一周。
处理思路:
外用:补充磷肥,降低氨氮
外用聚维酮碘,季鏻盐类改底进行立体消*,降低环境中病原菌数量。
根据鳃丝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寄生虫处理,若鳃部不肿胀或轻微肿胀,鳃丝结构完整,则轻微杀虫,反之则慎重使用。
内服:氟苯尼考+中药,3-4天
内服多维+中药,2-3天
案例:
基本信息:戴老板,面积30亩,5月3日出现零星死鱼,监测发现氨氮达到1.4,随着死亡量增加,5月9日再次监测发现,肝脏萎缩、发白、氨氮1.3,视野中指环虫多,具体死亡变化如下
前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