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一条关于鱼刺的科普上了热搜当一根鱼刺卡喉:你想象的样子VS实际可能的样子你想象的样子??
实际可能的样子??
这组令人“喉咙发疼”的动图除了让广大吃货们get鱼刺卡喉的正确处理方式——咽馒头、喝醋等老土方靠不住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立即就医还发出了灵*拷问: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没有刺的鱼?!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在年第二季自然通识课第一课的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鱼类遗产育种学家桂建芳,认真回答了大家关心的这个问题。
课程现场,院士回答了这些精彩问题:
鲫鱼变成金鱼,是颜控的胜利?
“四大家鱼”天团为何没有鲫鱼?
......
Q1:鲫鱼好吃,但鱼刺不好挑,特别是小刺,鱼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有没有少刺的鲫鱼品种呢?
答:吃鱼是一门学问,人类也在不断总结。吃鱼容易被卡的,主要是肌间刺,鲫鱼的肌间刺非常多。淡水鱼,特别是溪流里的鱼,都有这个特点,肌间刺有助于淡水鱼类在狭小的空间游泳运动,对鱼本身有一定作用。
少肌间刺或无肌间刺的鲫鱼,是给科学家提出安全吃鱼的需求。
我们做鱼类育种的,能不能通过遗传手段把刺变少,这也是科学家在研究的一个问题。现在有基因剪接技术,科学家也在努力寻找决定肌间刺生长的关键基因,看能不能把这个基因敲除又不影响鱼类正常生长,这是我们科研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之一。
Q2:野生鲫鱼和家养鲫鱼有什么区别?
答:野生鲫鱼通常比较小,大多在二三两左右,养殖鲫鱼则可以很快长到一两斤。如果是2两左右的小鲫鱼,肌间刺密度很大,一口咬下去都是刺,而一两斤的大鲫鱼,肌间刺的密度就小很多,而且刺通常长得比较大,肉眼相对容易看到,也是解决吃鱼卡刺的一种方法。过去啊,经常炒作野生鱼比家养鱼好吃,其实从营养和健康角度,养殖鱼更安全健康,因为野生鱼不知道是不是吃了什么有害物质,不知道它生活的水体环境如何,而养殖水体和饲料都有国家严格监管。吃野味是冒着生命风险,不值得。Q3:“过江之鲫”典故里,为什么是鲫鱼?答:这和鲫鱼的习性有关,鲫鱼是成群地在一起游动。这个典故说的是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名士们也跟着一起把家迁到江南,说过江名士跟鲫鱼一样多,也比喻某种时兴事物非常多。有点把鲫鱼赋予了奉承性意味。Q4:金鱼是鲫鱼变成的,这是怎样做到的?答: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内因是鲫鱼基因突变,最早在野外,有鲫鱼的显示颜色的基因变红,老百姓很喜欢,开始人工选育。经过千百年的选育,形成了千姿百态、多个品种的金鱼。这是遗传上很经典的例子,也是颜控的胜利。Q5:我爸爸喜欢钓鱼,还经常钓到鲫鱼,这对鲫鱼物种有影响吗?答:如果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那当然是钓一条就少一条。但一条鱼一年可以产下数万鱼卵,在池塘或合法垂钓区合理钓鱼,对鲫鱼的物种不会产生很大破坏,不用太担心。不过,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原因主要是江面的捕鱼船等长期、过度捕捞行为,造成了对物种和生态的严重破坏,所以我们要禁渔保护长江。Q6:转发锦鲤有用吗?答:我开始也不懂,也奇怪怎么锦鲤这么火,后来我上网发现,大家也不是喜欢锦鲤本身,而是互致问候。
中国人欣赏锦鲤和金鱼的传统很悠久,吃鱼、养鱼、赏鱼,孔子给儿子取名字叫孔鲤。我想,现在年轻人流行转发锦鲤,或者把一些成功人士叫做“锦鲤”,还是对传统鱼文化和渔文化的延续,是对美好吉祥生活的向往。
除了回答现场观众的问题,桂院士还讲了哪些干货?我们特地总结分享给你!为解决吃鱼难,桂建芳院士让“喜头鱼”游向全国武汉人爱吃“喜头鱼”,也就是鲫鱼。在以前,老百姓的工资只有几十元的时候,大“喜头鱼”卖到七八元一斤,只有逢年过节或特殊日子,才舍得买上一条鱼。而今天,工资已经涨了近百倍,“喜头鱼”的价格却没有多大变化,几乎每个家庭都消费得起,并且体大肉肥。这背后,其实是科学家在推动餐桌变化。年,29岁的桂建芳开始专注研究银鲫,在全国大江、大河、大湖50多个样点调研,取样四五千条,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评价。其中,桂建芳选育的鲫鱼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自年亮相从武汉游出,十余年间,在全国主要渔产区的占有率已达七成以上。也就是说,如今市面上个大、肉肥、味美的养殖鲫鱼,70%是他研究出来的品种。
年,桂建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他是业内公认的鱼类细胞工程学术带头人,在鱼类遗传育种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年,桂建芳团队又培育出高产异育银鲫新品种“中科5号”,目前正逐步向全国养殖区域推广应用。△自然通识课现场,桂建芳院士介绍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中科5号”。除了鲫鱼,桂建芳还在培育*颡鱼新种上功不可没。*颡鱼俗称*骨鱼,是我国土著优质食用鱼,但雌鱼和雄鱼生长速度不一,产量一直受制约,雄鱼两年可以长到3-4两,雌鱼仅能长到1.5至2两。△*颡鱼的雌鱼(左)和雄鱼(右)个体差异很大。
年,桂建芳协助培育的“全雄1号”*颖鱼成功,能保证养殖的*颡鱼全是个大肉多的雄鱼,极大提高了产量,被大规模应用。△*颡鱼手绘图生长在“鱼米之乡”,从事鱼类育种研究,他已完成踏上科学道路最初的梦想一一通过自己的研究,让更多中国人吃得上、吃得起鲜美的鱼。
关于吃鱼这件事
中国已经持续多年了
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四个比较重要的职业中渔排首位,可见其重要性。中国人开始捕鱼、养鱼的历史,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远。
据记载,河南新石器时代早期贾湖遗址,其中遗存的鲤咽齿多数具有养殖特征,确证中国养殖鲤的历史可追溯到多年前。而年前,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写有“贞其雨,在圃渔”和“在圃渔,十一月”,为古人捕鱼劳作提供了文字证明。中国人纵横江湖年,因鱼而火出圈的人物,你知道有哪些吗?中国古代因钓鱼“出圈”的人①第一位是古帝舜。舜出巡时为了获得食物经常钓鱼,是最初以果腹为目的垂钓。②第二位是周穆王姬满,他垂钓于*河,享寿岁,在位55年。③第三位是姜太公,“姜太公钓鱼一一愿者上钩”的歇后语几乎家喻户晓。他在72岁时垂钓于渭水之滨,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留下一段明君贤臣的千古佳话。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养鱼人
①第一位是范蠡,他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于民间经商养鱼,年前就写下《鱼经》。唐诗人高适赞范蠡: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逍遥堪自乐,浩荡信无忧。②第二位是明代学者*省曾,他在年前写下《种鱼经》《农*全书》。鱼儿冷知识: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句诗也是借鱼咏志。那么问题又来了,武汉人爱吃的鲫鱼是怎样被叫成“喜头鱼”的?
桂院士说,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是一一在旧社会,老百姓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卖鱼的小贩不会写“鲫"字,就写成“吉鱼”,可是,买鱼的老百姓有的也不认识“吉”字,但看出来它是办喜事时墙上贴的“喜”字上半截,就管它叫“喜头”。
久而久之,鲫鱼就得了个吉祥的名字一一喜头鱼。
在桂建芳院士的干货分享中,上午一个半小时的直播,在央视频、大武汉客户端、武汉广播电视台见微直播、一直播、长江日报、武汉晚报微博等平台上共有.9万网友在线围观。一条鱼好不好吃,和我们的餐桌息息相关,但一种鱼的生存与否,则离不开餐桌背后科学家们的潜心研究。从鱼到渔,你今天有哪些收获?△桂建芳院士自然通识课之后与观众们合影。互动Time
自然通识课第二季第一课已经结束,你观看了没?
关于鱼,你还知道哪些冷知识?
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们分享!
还可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