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介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古代人均寿命研究到底是谁在造谣说古人
TUhjnbcbe - 2021/9/25 16:15:00
河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7538645.html

目前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中国古代人平均寿命只有30岁左右,而且只有结论,没有证据和论证。

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论证一来。

一、中国古代人寿命的基本情况

(说明:第一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第二部分资料来自本人医学笔记、第三部分资料来自通行版的《千家诗》;生卒年不详、或生卒年存在疑问的,均不列入,只选取有确定生卒年的资料。所有人的年龄由本人计算;第二、三部分全部手工录入,虽经认真校对,尽量保证数据正确,但不排除可能会有疏漏,敬请指正。)

(1)历史上生卒年没有异议的名人列表:

秦始皇
  公元前-前年——49岁

刘彻
   公元前-前97年——59岁

曹操 年-年——65岁

李世民
   年-年——50岁

成吉思汉铁木真年-年——65岁

朱元璋
   年-年——70岁

努尔哈赤
   9年-年——67岁

李自成
  年-年——39岁

玄烨
   年-年——68岁

洪秀全 年-年——50岁

孙中山
   年-年——59岁

岳飞 年-年——39岁

戚继光 年-年——59岁

郑成功 年-年——38岁

邓世昌 年-年——45岁

诸葛亮
  年-年——53岁

魏徵
  年-年——63岁

狄仁杰
  年-年——70岁

包拯  年-年——63岁

王安石  年-年——65岁

纪晓岚
    年-年——81岁

林则徐
  年-年——65岁

曾国藩
  1年-年——61岁

老子
    公元前年-前年——岁

孔子
    公元前年-前年——72岁

慧能
  年-年——75岁

朱熹
  年-年——70岁

王守仁
  年-年——56岁

王夫之 年-年——73岁

蔡元培 年-年——72岁

张衡  78年-年——61岁

祖冲之 年-年——71岁

孙思邈
   年-年——岁(注:通俗历史资料显示其出生年为年,但是学术界的研究结果均认为其出生年为年,即岁,见《孙思邈医学全书·孙思邈医学学术思想研究》。此处按通俗资料为准)

一行
  年-年——44岁

沈括  年-年——64岁

郭守敬 年-年——85岁

李时珍 年-年——75岁

徐光启 2年-年——71岁

徐霞客 年-年——54岁

詹天佑 年-年——58岁

陶渊明
   年-年——62岁

李白  年-年——61岁

杜甫 
  年-年——58岁

韩愈  年-年——56岁

白居易 年-年——74岁

苏轼
   年-1年——64岁

陆游 年-1年——85岁

施耐庵 年-年——74岁

鲁迅
  
  年-年——55岁

王羲之 年-年——58岁

顾恺之 年-年——63岁

米芾 年-年——56岁

马致远
  
   年-年——71岁

赵孟(兆页)年-年——68岁

祝允明
  
   年-年——67岁

唐伯虎
    年-年——53岁

文征明
  
   年-9年——89岁

郑板桥
    年-年——72岁

齐白石
  年-年——94岁

梅兰芳
  年-年——67岁

徐悲鸿
  年-年——58岁

张大千 年-年——84岁

玄奘
  年-年——62岁

鉴真
    年-年——75岁

陆羽
   年-年——71岁

郑和
  年-年——64岁

康有为 年-年——69岁

梁启超 年-年——56岁

胡适  年-年——71岁

张三丰
  
  年-年——岁

陈抟老祖
   年-年——岁

虚云和尚
   年-年——岁

1、以上共计72人,平均年龄为65.9岁。其中60岁以上48人,占66.7%;70岁以上28人,占38.9%;80岁以上11人,15.3%,90岁以上6人,占8.3%。

2、这份名单中,武将或武将出身的*治人物,以及被*治迫害死于非命的,为数不少,均属于非正常死亡。

(2)我再列一个古代中医人生卒年列表

扁鹊
  前年-前年——97岁

华佗
  年-年——97岁

张仲景 年-年——68岁

皇甫谧 年-年——67岁

陶弘景 年-年——71岁

巢元方 年-年——80岁

孙思邈 年-年——岁

王冰
  年-年——96岁

蔺道人 年-年——岁

钱乙
  年-年——81岁

窦材
  年-1年——86岁

许叔微 年-年——74岁

刘完素 1年-年——82岁

陈无择 年-9年——58岁

张杲
  年-年——78岁

张元素 1年-1年——83岁

张从正 1年-年——72岁

李东垣 0年-年——71岁

宋慈
  6年-年——63岁

陈自明 年-年——80岁

严用和 年-年——68岁

王好古 年-年——64岁

危亦林 年-年——70岁

倪维德 1年-年——74岁

朱丹溪 年-年——77岁

兰茂
  7年-年——79岁

薛立斋 年-9年——72岁

汪石山 年-年——岁

李时珍 年-年——75岁

王肯堂 年-年——64岁

武之望 2年-年——77岁

陈实功 5年-年——81岁

张景岳 3年-年——77岁

赵献可 年-年——71岁

吴又可 1年-年——80岁

喻嘉言 年-1年——79岁

李中梓 年-年——67岁

傅山
  年-年——77岁

张志聪 年-年——64岁

张路玉 年-1年——83岁

陈士铎 年-年——71岁

叶天士 年-年——78岁

尤在泾 年-年——70岁

徐灵胎 年-年——78岁

*元御 年-年——53岁

陈修园 年-年——70岁

吴鞠通 年-年——78岁

王清任 1年-年——63岁

王孟英 年-年——57岁

吴师机 年-年——80岁

唐宗海 1年-年——51岁

张锡纯 年-年——73岁

——以上52人为古代。以下17位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不列入统计范围。

施今墨 年-年——88岁

胡希恕 年-年——86岁

赵锡武 年-年——78岁

关幼波 年-年——92岁

祝谌予 年-1年——85岁

刘仁昌 年-年——93岁

杨继荪 年-1年——83岁

邓铁涛 年-年——岁

朱良春 年-年——98岁

刘渡舟 年-年——84岁

董建华 年-1年——81岁

颜德馨 年-年——93岁

路志正 年-至今健在——大于岁

张琪
  年-年——97岁

任继学 年-年——84岁

李可
  年-年——83岁

郭子光 年-年——83岁

1、以上共69人,其中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52人,52人平均年龄为75.5岁,其中60岁以上48人,占92.3%;70岁以上39人,占75%;80岁以上16人,占30.8%;90岁以上6人,占11.5%。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这些名中医,没有一个低于70岁,年龄最少的为78岁(赵锡武)。

(3)《千家诗》诗词作者生卒年资料:

程颢
  年-年——53岁

朱熹
  年-年——70岁

苏轼
  年-1年——64岁

王安石 年-年——65岁

韩愈
  年-年——56岁

张(木式) 年-0年——47岁

晁说
  年-年——70岁

张九龄 年-年——67岁

夏竦
  年-年——66岁

李白
  年-年——61岁

杜甫
  年-年——58岁

杜牧
  年-年——49岁

刘季孙 3年-年——59岁

谢枋得 年-年——83岁

刘禹锡 年-年——70岁

徐元杰 年-年——50岁

曹豳
  年-年——80岁

刘克庄 7年-年——82岁

杨万里 年-6年——79岁

王令
  年-年——27岁

贾岛
  年-年——62岁

司马光 9年-年——67岁

赵师秀 年-1年——50岁

曾几
  年-年——82岁

*庭坚 年-5年——60岁

高骈
  年-年——66岁

范成大 年-年——57岁

王维
  年-年——61岁

周必大 年-4年——78岁

蔡确
  年-年——56岁

洪舜俞 年-年——60岁

白居易 年-年——74岁

李商隐 年-年——46岁

方岳
  年-年——63岁

贾至
  年-年——54岁

蔡襄
  2年-年——55岁

王(王圭)9年-年——66岁

欧阳修 7年-年——65岁

邵雍
  1年-年——66岁

晏殊
  年-年——64岁

赵鼎
  年-年——62岁

高翥
  年-年——71岁

惠洪
  年-年——57岁

张耒
  年-年——60岁

陆游
  年-1年——85岁

李朴
  年-年——64岁

林逋
  年-年——61岁

杜荀鹤 年-年——58岁

朱权
  年-年——70岁

朱厚(火囟心)年-6年——59岁

孟浩然 年-年——51岁

王之涣 年-年——54岁

孙逖
  年-年——65岁

令狐楚 年-年——71岁

贺知章 年-年——85岁

杨炯
  年-年——42岁

李昂
  年-年——31岁

苏(廷页)年-年——57岁

张说 年-年——63岁

陈子昂 年-年——41岁

戴叔伦 年-年——57岁

李隆基 年-年——77岁

李峤
  年-年——69岁

王湾
  年-年——58岁

祖咏
  年-年——47岁

王勃
  年-年——26岁

綦毋潜 年-年——57岁

李颀
  年-年——61岁

1、为什么选择《千家诗》?因为《千家诗》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或《元曲三百首》相比较,其收入的诗歌作者,无论职业、行业广泛度,还是年代跨度,都更具有代表性。

2、以上共68人,平均年龄为63.6岁。其中60岁以上40人,占58.8%;70岁以上13人,占19.1%;80岁以上6人,占8.8%;90岁以上0人。

3、文人难高寿,这是一个很意外的结果,而且有很多是非正常死亡,或被杀头,或被意外。

以上三部分总体分析:以上共人(不含第二部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7位),平均年龄67.7岁。其中60岁以上的人,占70.8%;70岁以上80人,占41.7%;80岁以上33人,占17.2%;90岁以上12人,占6.3%。

(4)最后来一个近年出土的文物:

据尹湾汉墓简牍记载,汉代的人口寿命比今天还高。其实根据人民生活饮食起居和医学(中医)常识,对常态下人口寿命的判断并不难。另外,之所以百多年前人均寿命低,是因为战乱。现代人的人均寿命提高,不是因为科学和工业化,更不是因为西方现代医学,而是因为和平。

上图:百度百科《尹湾汉墓简牍》词条

这批简牍作为西汉末年内郡*府的文书档案,其细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确为过去所发表的五类汉简(酒泉、张掖、武威、罗布泊等)中所仅见。这批文书档案出自一个确切纪年、明确身份的西汉东海郡功曹史师饶的墓中。文书档案,包括私人文书和汉赋佚篇都是墓主人生前特定地位应该掌握占有或保管收藏的档案和资料,完全可以排除随意制作的可能性。而作为陪葬品带入地下,不仅是汉代葬俗的反映,而且为了希企其仍然具有位宠职高一如生前的地位。因而又确立了这批简牍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尹湾汉墓简牍的学术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它对于秦汉史、中国*治制度史、档案史、*事史、术数史、文学史、书法史、简牍史以及古籍整理和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都将提供全方位的第一手资料。北大裘锡圭先生说:“对尹湾汉墓的简牍怎样评价都不过份。”

尹湾汉墓简牍区区4万余字,但文献价值极高,等待专家学者的继续研究。

汉代人口记载:

《集簿》

第十五行:男子七十万六千六十四人,女子六十八万八千一百三十二人,女子多前七千九百二十六。

第十六行:年八十以上三万三千八百七十一人,六岁以下二十六万两千八十八......

第十七行:年九十以上万一千六百七十人.........

汉代该地区八十岁以上老人占比3.26%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八十岁以上老人占比1.57%该地区九十岁以上老人占比0.84%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九十岁以上老人占比0.15%。该地区新生儿出生每年增加约3.2%。二、决定中国古代人寿命偏低的主要因素1、天灾自然灾害。古代人类预警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非常有限。暴雨、洪水经常可以淹死很多人,每一次*河决堤都是大量生灵涂炭;一场台风可能让整个村庄消失,这在今天是完全不可思议的事;一场6级以上地震可能会毁掉半座城市,死伤无数,因为古时候的建筑质量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遇到蝗灾、旱灾之类的,那更是惨不忍睹,人民流离失所,饿孚遍野……粮食短缺。粮食短缺跟天灾很大的关系,但是还不仅如此。古时候的粮食产量非常低,直到袁隆平院士团队研发出杂交水稻之前,湖南省衡阳市的水稻平均亩产不过斤!可想而知古代在没有化肥、农药这些东西之前,产量只会更低。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没有粮食,战争很难取得胜利;没有粮食,国家就不会太平;没有粮食,人民就会被逼揭竿而起……然后,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或者饿死,或者战死,或者染病而死……2、人祸战争原因。如果说在战争年代,人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0岁,我也是会相信的,因为第一场战争都有大量20岁左右的青年、甚至青少年在战争中死去!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能否认:战争造成的大量伤亡,是直接拉低中国古代人均寿命的主要原因,没有之一。来一组数据:秦朝末年:万——汉初:万,70%人死亡西汉末年:万——东汉初:0万,65%死亡东汉末:7万——三国赤壁之战后:万!最少时仅90万!95%以上死亡!隋朝末年:4万——唐初:万,73%死亡安史之乱前后:万人减至1万人,68%死亡宋朝鼎盛时:万人——元灭宋后:万人,91%死亡!(蒙古人杀了全世界超过2亿人!被记录在吉尼斯世界之最!)明朝末年:1亿人——清朝建国时:万,80%死亡清朝太平天国起义前:4.3亿,之后:2.3亿,2亿人死亡!*治原因。*治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从中央到地方的*治斗争,互相倾轧残害;“文字狱”;*争;“诛九族”;皇帝或权贵一不开心就杀人取乐,一开心也杀人取乐;各种*治迫害;内臣与外戚的斗争;文官与武官的斗争;以及各种上不得台面的*治因素,使很多人死于非命。多妻制与多子女因素。为什么这个也有关系呢?多妻制必然造成男性的疲于就会,毕竟不是所有男人都像赖小民这样的牛逼,普通男人就是应该一对一就够了;一夫多妻还会使部分女性得不到满足,或者争风吃醋,造成肝气郁结、郁郁而终。刚刚说了,古代很容易就出现饿肚子的现象,子女太多有时候难免就会出现夭折(文革之前中国还有很多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年老色衰之后生下的小孩先天体质很差……交通与信息欠发达。我们现在的人已经很难体会这个交通和信息不通畅对生活带来的不便了。十多年前我去青海的时候亲眼看到,青藏高原上有些牧民住在帐篷里,生病了只能自己到高原上找点草药,找不到就只能等死。为什么呢?因为交通成本太高、时间太长,急病根本来不及救治,慢病还要看有没有那么钱和时间去慢慢治。信息问题,比如吴又可在吴江治瘟疫,他得自己亲自到现场收集病人信息,综合分析拟出处方,但是他的有效处方仅限于在吴江地区,无法快速传递到全国其他地区,所以就算他控制住了吴江的瘟疫,但其他地方依然无治。其他因素。其他比如李白喝酒死、王勃溺海死、*元御过劳死……各种各样的原因,不一而足。当然,这些因素现在也有。3、疾病瘟疫。古代的瘟疫主要看各地当地的医生水平,因为无法全国用一个通用方去治病。比如王孟英把自己忙得半死,连自己年幼的女儿染了瘟疫都没时间抢救,最后救下的人也非常有限。如果是换在现代,他一个人可以救一整个国家!纵欲、妓院与性病的广泛传播。古代权贵富贾阶层,甚至平民百姓,都有很多纵欲的途径,古代的妓院是合法的。但是性病的传播也是很恐怖的,很多人都是染“花柳病”而死的。清代的皇帝短命,大多跟这一条、以及上面“多妻多子”因素有关。古代医学的局限。古代的医学不像现代这么发达,也没有西医辅助,导致一些病症失治或误治,这个也是一个原因。但是这个原因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严重,一般病人只要去找医生,大部分都能获救。相对来说,古代欧洲的几次大瘟疫造成的大规模死亡,则比古代中国严重得多。过度迷信。有些人太过于相信封建迷信,过早的主动或被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三、结论1、古代人平均寿命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低,总体上的平均年龄达到67.7岁,其中60岁以上的约占70.8%;70岁以上的约占41.7%;80岁以上的约占17.2%;90岁以上约占6.3%。2、在汉代的非*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普通城镇,80岁以上老人占比3.26%,90岁以上老人占比0.84%;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80岁以上老人占比1.57%,90岁以上老人占比0.15%。3、因战争死亡、或因大规模屠城死亡的数目非常触目惊心,也是拉低整个古代人均寿命的绝对主因。4、平均寿命的延长,主要因素是和平,与医疗本身的关系不是很大。美国的医学目前领先全球,但人均寿命全球排名第43位(年)。

END

∞文章来源:李太云说∞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立删∞

∞执行主编:张俊出品:冬日阳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人均寿命研究到底是谁在造谣说古人